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当前,金融领域成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向,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金融领域,尤其是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电商融资、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碎片化”理财、以支付宝、快钱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形式蓬勃发展,对传统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形成一定冲击,一时间成为业内讨论最为热烈的焦点。对此,有的学者认为随着电商金融、P2P贷款平台、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将大大威胁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甚至有完全取代传统银行业的可能;也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身只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本身并没有产生新的金融机构业态,互联网金融不会对银行产生实质性威胁,反而促进新一轮的银行业创新发展。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深入研究,详细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含义,利用平台经济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解释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并对我国当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短期内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虽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支付清算等领域依然具有很大的优势。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形成一定冲击,但是互联网作为技术本身并不会取代传统银行。因此,本文认为商业银行依托庞大客户资源、海量的数据信息、专业的风险控制手段等优势,不仅不会被取代和消失,甚至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产生一轮新的金融创新,找到金融新的业务增长点,基于互联网应用而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会与商业银行相互补充和促进,共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服务支撑。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可能使商业银行争夺客户的能力重新洗牌,在即将全面实施利率市场化政策的压力下,银行业内部可能面临一轮规模较大的破产和重组浪潮。因此,商业银行应尽早谋划布局,提前做好应对,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赢得先机。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应从四个方面做好应对:一是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弥补自身的不足,三是搭建自有的电商平台,四是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