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链式网络DEA模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c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如果想要在国际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开放、合作、共享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渐被实践证明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国不断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然而,当前国内产学研协同创新所取得的成效与满足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现实需求的目标仍相距甚远。如何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各个阶段的创新效率,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知识共享和增值的角度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过程,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同阶段的效率和整体效率进行评价,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规模报酬可变的链式网络DEA模型,以辽宁省2010-2012年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233家企业为样本,采用Maxdea6.1计算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各个阶段的效率和整体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提出的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辽宁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整体效率偏低且发展不平衡,整体效率、知识协同开发阶段的效率和知识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219、0.843和0.251,知识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成为制约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产学研协同创新两阶段的衔接沟通亟需加强;中小企业较大型企业更具创新潜力,知识协同开发效率较高而知识成果转化效率偏低;企业R&D能力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存在特定“拐点”,而企业家精神会影响企业R&D能力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两者关系的“拐点”的位置;企业规模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强度能积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战略开发程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不确定,但在样本企业中,其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政府直接给予企业资金上的支持并不能有效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而间接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工具更能有效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认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为企业更好的参与协同创新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
其他文献
学生的快乐成长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师成功引导学生的关键所在。学生的成人、成才更让教师感到欣喜。教师要带着轻松的心情和学
期刊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第三方认证逐渐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制度安排。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大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仅凭买卖双方的诚信远远不够,
江苏苏南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历经苏南社队企业、集体所有制、承包经营制、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及股份制并存等阶段的变迁。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苏南乡镇企业产权变迁过程进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