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康拉德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最为重要的英国小说家之一。他有二十余年的海上生涯,并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海上生活经验。正因如此,康拉德小说中大部分为海洋冒险小说,更被誉为“海洋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 13部长篇小说、28部短篇小说和两篇回忆录。其中,《台风》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再现了十九世纪末期惨遭西方帝国主义侵害的、处于世界舞台边缘位置的中国人形象。在全球化的今天,这部小说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然而评论界却对这部小说关注不多,特别是将其置于东方主义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和讨论的亦是更少。因此,笔者试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以文本细读为基础,深刻分析《台风》中作为“他者”的东方人(即中国苦力)形象与作为“自我”的西方人(即英国船员)形象,剖析出小说中的东方主义色彩;尽管学术界普遍认为康拉德是一位反帝反殖民主义的作家,但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无法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桎梏。鉴于此,本文试图展示康拉德思想中隐含的东方主义思想。本论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研究视角。在他的作品《东方学》中,萨义德认为东方并非是真实中的东方,而是一个西方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他者。在“自我”与“他者”的划分中,话语权必然始终握在处于“自我”地位的西方人手中。这也就形成了一个“自我”与“他者”的对立关系。在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探讨和论述了《台风》中的中国人的他者形象和西方人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首先,小说中的中国苦力被严重边缘化,他们无名无貌,甚至被剥夺了话语权。康拉德对中国苦力的野蛮外貌和行为的描绘揭示出他对中国人作为野蛮人的他者定位。同时,康拉德详尽地描写了中国苦力在台风中所表现出的无能,这也表明他把中国人想象成了需要被拯救和被统治的他者。其次,《台风》中的英国船员作为康拉德关注的焦点,几乎都得到了康拉德的着力刻画。小说中,他们性格迥异,有血有肉,充满人性之美,与中国苦力形成了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同时,康拉德对英国船员在台风中英雄行为的渲染,更是试图加深他们作为拯救者的地位。论文最后指出,虽然康拉德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深恶痛绝,但却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当时当地社会背景的影响,因而无法摆脱东方主义思想的桎梏。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西方的文学作品,逐渐消除西方人对中国的他者建构和文化霸权,努力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平等与交融;而且作为东方大国的我们,在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中,应做到不卑不亢,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同时,宣传和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重新认识飞速发展、蓬勃向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