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教育体制变革的进程之中,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开始课程革新,而无法与之相称的硬件环境则成为了阻碍教学创新的重要因素。新加坡拥有世界领先的教育制度,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作为这一体系的驱动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新加坡中小学新型设计理念的研究可以为未来我国学校建筑的更新提供经验。本文研究1997年至今,在新加坡政府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下所产生的中小学设计理念,同时以天津市宁河县芦台一中校园设计为例探讨新加坡经验在国内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模式。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研究背景和新加坡教育改革概况,新加坡中小学设计理念分析,新加坡经验在国内的应用探讨。新加坡教育部于1999年5月颁布PRIME计划(Programme for Rebuilding and Improving Existing schools),目前PRIME计划已进行至11期,至2009年,已有251所学校参与PRIME计划,其中227所完成施工。由最初的校舍扩容到对校园设计的再思考,这一计划使新加坡中小学在硬件上紧跟新型教育实践的要求。本文在对新加坡教育体系和教育改革背景梳理的基础上,将PRIME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阐述,即以提升硬件标准为目的的初始阶段、灵活设计思想引导的上升阶段和信息时代驱动的后续阶段,并对其中涌现的新型校园设计理念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几种直接由新型教育实践引发的校园空间更新进行分析,展示教育理念与新加坡中小学建设之间的联系。具体分为单班制改革下的校园容量扩充、少教多学引导的教学空间再思考、信息教育和未来学校计划推动下的设计创新。之后,从空间组合和空间设计两条脉络上,结合实例,对新加坡校园设计理念进行梳理。前一部分阐述校园总平布局和教学组团的构成;后一部分则从展现学习权力移交的普通教室,多功能混合的兴趣场所,具有教学性、主题性、生态性的公共空间和人性化的运动空间四部分进行分析。地理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差异使新加坡经验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内中小学设计之中,为此,有必要结合国内校园设计实践,对其进行提炼、转换、发散,得出满足国内中小学设计要求的应用模式。对应用模式的探讨从总体规划、空间组合到空间设计。结合若干近年来国内中小学创新设计案例,整理出其核心理念,从而找到新加坡经验应用的切入点。从总体规划和空间组合两个层面,对分散串联、整合互通、集约综合三种模式进行探讨,体现从国内设计定式向新加坡经验过渡的逻辑层次。在对宏观和中观模式发散的基础上,选取集约综合作为芦台一中方案发展的方向。在微观的空间设计中,则着重讨论灵活化设计模式的应用,从芦台一中的公共空间、教学空间、辅助空间等部分的设计中展现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