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脑损伤程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点针刺介入对心肌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Bax、Bcl-2蛋白的变化,探讨针刺干预对心肌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理,为临床选择较佳时机针刺介入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心主神明”理论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选用健康SD大鼠60只(质量为220±20g),随机分为伪手术组、即刻组、24h组、3d组、5d组,每组8只,余下常规饲养,以备补充实验用。伪手术组只开胸不做冠状动脉血管结扎,其他各组均制成心肌缺血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立刻、24h、3d、5d后处死取材,通过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Bax、Bcl-2蛋白的表达。2.选用健康SD大鼠60只(质量为220±20g),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即刻针刺组、24h针刺组、3d针刺组,每组8只,余下常规饲养,以备补充实验用。伪手术组只开胸不做冠状动脉血管结扎,其他各组均制成心肌缺血模型。选双侧神门、心俞电针治疗,伪手术组、模型组不做针刺治疗,其余各组分别在造模后立刻、24h、3d后电针治疗,每次30min,每日一次,连续7天,待结束点,在第11日取材,观察、检测相关指标: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ax、Bcl-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axmRNA、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心肌缺血大鼠不同时间点脑损伤程度变化(1)光镜下观察各组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伪手术组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分布较清晰、排列整齐、形态较为完整,胞核呈蓝色,多为椭圆形、圆形或锥形,轮廓清晰,染色较为均匀;模型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元细胞分布模糊、排列不齐、细胞减少、染色不均。即刻组、24h组、3d组、5d组呈逐渐加重趋势。(2)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伪手术组海马神经元结构整体完好,模型各组不种程度出现神经元细胞器含量减少、肿胀、扩张,病理改变依次随时间而加重。(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阳性表达物主要分布在神经细胞内,以小颗粒分布为主,部分呈现聚集分布。伪手术组、即刻组、24h组、3d组、5d组Bax的表达依次增多,Bcl-2的表达依次减少,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除3d组与5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时间点针刺介入对心肌缺血大鼠脑损伤海马神经元Bax、Bcl-2调控的作用(1)光镜下观察海马形态学变化:伪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分布清晰、排列整齐、形态完整,胞核呈蓝色,形状多为椭圆形、圆形或锥形状,轮廓清晰,染色均匀;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分布模糊、排列不齐、细胞减少、染色不均;针刺各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均有所减轻,其中即刻针刺组改善最为明显,24h针刺组、3d针刺组改善依次变差。(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Bax、Bcl-2蛋白的表达:各组Bax、Bcl-2阳性细胞均有表达,其中Bax:模型组>3d针刺组>24h针刺组>即可针刺组>伪手术组;Bcl-2:模型组<3d针刺组<24h针刺组<即可针刺组<伪手术组;各组分别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RT-PCR法检测各组Bax mRNA、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一致,针刺可以上调海马组织中Bcl-2 mRNA水平的表达,下调Bax mRNA水平的表达,且即可针刺组明显优于24h针刺组、3d针刺组,24h针刺组优于3d针刺组。结论1.大鼠心肌缺血可导致脑损伤,即刻组、24h组、3d组、5d组损伤程度依次加重,3d组与5d组差异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凋亡因子Bax、Bcl-2的表达相关。2.电针可对心肌缺血大鼠脑损伤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能下调大鼠脑组织Bax及Bax mRNA水平的表达,上调Bcl-2及Bcl-2 mRNA水平的表达有关。3.针刺治疗心肌缺血脑损伤应在心肌缺血出现的早期,这样更有利于发挥针刺下调Bax上调Bcl-2蛋白以及其相应mRNA的表达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大脑神经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