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陕南地区政策、生态、发展背景分析发现,目前陕南汉江流域城市面临最严峻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模式。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对陕南汉江流域河谷型小城市的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通过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主体维度三个层次对城市空间形态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总结,针对陕南汉江流域河谷型小城市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特征,建立适用该地区小城市的空间形态研究体系。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实例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陕南汉江流域河谷型小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各要素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区域内的城市分布、城市等级、城市地形地貌、河谷型态、河流等级、人口规模等级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采用要素叠加的方法作为划分城市类型的主要依据。文章分析整理国内外学者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法,融入生态学中生态本底的概念,以“底、架、核、轴、群、皮”六个物质要素为一体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框架并依据城市类型的划分,调研选取典型城市进行实地研究。文章选取洋县、紫阳县、旬阳县三个小城市做为实地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实地调查研究,结合文献及相关规划实践项目资料,对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对生态本底、交通路网、城市中心、发展轴线、建筑分布和城市界面六要素形态进行特征分析,对不同类型城市空间要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总结陕南汉江流域河谷型典型小城市空间形态特征。通过对陕南汉江流域河谷型小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寻找其空间形态特征及规律,为陕南汉江流域河谷型小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提供基础研究,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