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测的软件多级再生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l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Web应用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需要为用户提供持续性的服务,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软件老化现象。软件老化会严重影响Web应用系统的性能,中断对用户的服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Web应用系统的软件老化现象已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软件老化的有效方法是软件再生,它是一种预反应式的恢复技术,当软件性能衰退到一定程度时重启整个系统,从而释放系统资源使软件性能得到恢复。软件再生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再生执行时刻的确定,另一个是再生执行对象的确定。传统的软件再生方法通常采用基于阂值的方法来确定再生执行时刻,即周期性地监控系统性能,当系统性能衰退到一定程度时执行再生,这种方法缺乏对阈值的准确判断会延误再生时机。在传统的软件再生方法中,再生等级通常只包括两个,即系统级或应用程序级,这种方法不适用于结构复杂性高和运行环境复杂性高的Web应用系统,会对Web应用系统的服务质量和可靠性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根据Web应用系统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的软件多级再生方法。文中首先分析了Web应用系统的结构复杂性和运行环境复杂性,将Web应用系统划分为四个再生等级,包括操作系统级,中间件级,应用级和组件级,并且详细介绍了基于预测的软件多级再生过程以及再生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系统再生等级的划分、系统性能指标数据的收集、系统性能衰退趋势的预测以及组件级再生执行策略的制定。然后针对系统性能衰退趋势预测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软件老化趋势预测方法,并详细介绍了预测过程,主要包括系统性能指标值的离散化处理、系统性能指标集的简化以及预测模型的建立。最后针对组件级再生执行策略制定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组件级再生执行策略,该策略的关键是根据组件间的耦合关系确定再生相关性,根据再生相关性建立组件再生群,使用RBF神经网络按照优先级评价指标求出组件再生群的再生优先级从而建立组件再生链。为了验证基于预测的软件多级再生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在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与实例分析。实验向Web应用系统中注入错误来模拟软件老化以及Web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然后通过性能监控工具收集性能指标数据,接着利用决策树算法建立软件老化趋势预测模型,预测系统性能衰退趋势,最后利用RBF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组件再生链,执行再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软件老化趋势预测方法的预测准确率高,可以为再生执行效果的有效性提供保证;本文提出的组件级再生执行策略有效,可以降低再生代价,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及可靠性。
其他文献
该文中,作者对数字图象水印技术及其应用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了努力:1、对有关数字水印的基本知识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包括数字水印的背景、基
该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整体特征的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其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对于一个全自动的人脸识别系统来说,其关键的一步就是人脸的定位.该文
随着互联网和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TCP的固有缺陷表现的愈发明显,SCTP替代TCP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传输协议已被业界达成共识。为了聚合带宽,提高端到端传输的吞吐量,在SCTP的基
入侵检测是最近1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的监控、预防或抵御系统入侵行为的安全机制.和传统的预防性安全机制相比,入侵检测具有智能监控、实时探测、动态响应、易于配置和适
该文以流媒体形式的PPT课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PPT视频图像的独有特征,提出了一种按内容组织该类视频流场景分段的方法,引入重要性得分(significance score)概念,对视频场景段
该文主要讨论了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第一、二章介绍了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技术产生的背景及该项课题的研究意义,并讨论了视频数据的特点及当前的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三
不可见数字水印已经作为防止非法拷贝和传播受版权保护的媒体的一种重要手段.该论文分析了水印算法的基本框架,总结了现有的水印算法.基于水印通信的思想,建立水印通信模型.
该论文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该文首先介绍了与研究工作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包括Agent和多Agent系统、Web服务、Jini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将Jini框架中的"
该文主要围绕动态数据的安全保护,在相关的密码机制和体制的基础上,尝试将其与该文给出的网络数据安全用户代理SecureUA的设计和应用相结合,从而为满足各不同层次的网络安全
随着Internet的深入发展和普及,网络中可利用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不断增多,但是这些程序和服务大部分是彼此孤立的,彼此之间的交流面临重大的困难。Web服务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