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社会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随着生产流水线以及其它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整个美国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大量消费品顺着生产流水线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美国市场上商品充裕、消费活跃。与此同时,美国人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整个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片生机盎然、富强繁荣的景象。菲茨杰拉德把这一时期生动地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究炫丽的“爵士时代”。20 年代美国经历了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第一次世界不仅改变了旧的世界秩序,而且摧毁了传统的道德理念和社会习俗。在战争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美国青年不再相信“以战争结束战争”的谎言。战争过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所有的神都已死光,所有的仗都已打完,所有的信念都已动摇”。在这个信仰真空的年代,他们走向全面叛逆。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恪守传统的清教主义律例,而是大力宣扬自由与独立,讲究个性张扬、标新立异、崇尚享乐、追求物质享受。“爵士时代”的流行哲学是消费主义。消费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对商品的占有欲,更重要的是,消费能给人一种心理上的享受。在那个金钱已取代了上帝成为世界主宰的年代,消费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成为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尺度。消费主义的兴起填补了美国青年因战争带来的精神真空,使他们重新找到了信仰。于是 20 年代的美国青年高喊着“我消费故我存在”的口号,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消费主义大潮中去,在消费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菲茨杰拉德是公认的“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和编年史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以及20 年代美国青年的代言人。他的名字早已与他所命名的“爵士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菲茨杰拉德身为爵士时代的一员,与其他美国青年一道,受到了消费主义的巨大影响。菲茨杰拉德本身就是一位十分商业化的作家。在经历父亲的破产以及体验了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因贫困而遭受爱情和学业上的种种失败后,菲茨杰拉德对金钱在消费社会的主宰地位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激起了他追求财富的强烈欲望,同时也使他形成了消费主义人生观。成名后,菲茨杰拉德与他的妻子姗尔达充分融入了消费主义大潮之中,参与了“爵士时代”的放纵生活;尽情享受高额消费所带来的种种满足。他们出没于豪华酒店、出席各种铺张排场的晚宴和舞会。他们还前往欧洲游玩,结交各界名流。挥霍无度的生活耗尽了菲茨杰拉德的钱财,更耗尽了他的创作才华。30 年代后,由于经济大萧条,菲茨杰拉德收入锐减。为支付妻子巨额的精神病医疗费以及女儿昂贵的学费,他不得不靠炮制短篇小说维持生计。这导致了他的作品质量的下降。繁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多年的奔波劳累,使他无力顾及写作,为摆脱生活的苦闷,菲茨杰拉德酗酒成性。强烈的酒精毒害了他的身体,腐蚀了他的创作才华。结果他名声大跌,到去世时他已被世人遗忘。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坛不可多得的奇才,然而他却在消费主义的汹涌大潮中耗尽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最后英年早逝,与他笔下的人物一道成了消费主义的受害者,这不得不说是美国文坛的一大憾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最有影响的作品。小说通过他精心挑选的 ii<WP=5>代言人尼克之口,讲述了盖茨比从发迹到幻灭的人生轨迹。盖茨比出生于贫寒之家,从小对绚丽的“美国梦”怀有无限的憧憬。他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凭着自己的努力拼搏获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步入了上层社会。成功后,盖茨比的“美国梦”开始与当时流行的消费主义结合在了一起,他的人生目标也开始从原来的追求经济上的成功和社会认同转变成追求炫耀性消费。这最终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盖茨比成了消费主义的受害者。小说中的黛丝同样也是消费主义的受害者。黛丝出身于富裕家庭,深知金钱在消费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在婚姻的问题上,她不得不放弃与她真心相爱的盖茨比,转而选择富有的汤姆。婚后黛丝的生活终于有了物质的保障,但是这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这场以金钱而不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显得很不协调。汤姆凭借着经济上的优势成为全家的统帅,对黛丝有绝对的控制权。而黛丝由于经济上依赖对方,在家中没有任何地位。她只不过是汤姆的一种消费品,一种漂亮的摆设而已。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精心挑选了尼克作为他的代言人。尼克以一战后美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开始了对消费社会的探索历程。开始时他像众多美国青年一样对纽约的繁华生活充满了幻想。认识盖茨比后,尼克有了机会见识他所敬慕的有钱人的生活。他发现这些他所崇拜的“光辉”人物背后竟满是丑闻与劣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尼克逐渐发现了消费主义泛滥的社会有着致命的弊病:人们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对消费盲目向往以及人美德的丧失。菲茨杰拉德通过尼克之口指出了 20 年代“美国梦”的消费主义实质,揭露了消费主义对美国青年的精神、意志和人格的腐蚀,批判了战后美国社会道德丧失、腐败盛行等等现象。在批判消费主义罪恶的同时,菲茨杰拉德呼吁人们逃离消费主义的陷阱,重新回归到发奋勤勉、艰苦磨炼、恪守职责和成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