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82例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的治疗及预后分析及两例漏诊的STING相关婴儿起病的血管病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单中心82例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的治疗及预后分析目的:总结本中心82例慢性肉芽肿病(CGD)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治疗水平,加强对该病的管理,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纳入本中心明确诊断CGD且于1999-2016年出生的82例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一般特征、感染、炎症并发症、治疗情况、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男性80例(97.6%),女性2例(2.4%);患儿平均起病年龄3.7(0.1-24.0)月,平均确诊年龄26.3(0.6-165.3)月,中位随访时间25.9(0.1-164.0)月。存活组55例,存活率67.1%,平均年龄70.0(24.9-232.0)月;死亡组27例,死亡率32.9%,平均年龄为37.6(2.0-190.3)月。49例(59.8%)新生儿期即出现表现,平均确诊时间(30.9月)早于新生儿期无表现的患儿(49.4月)(p<0.05);死亡组所占比例(81.5%)显著高于存活组(49.1%)(p<0.05)。确诊后58例(70.7%)患儿开始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预防感染,平均用药36.8月;52例(63.4%)患儿接受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预防真菌感染,平均用药34.3月。82例患儿自诊断后有0~4次住院,累积因感染住院288次,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三大病原检出率为41.3%,死亡组(51.8%)高于存活组(36.9%)(p<0.05)。检出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均(12/12,100%)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菌。死亡组患儿细菌感染比例(32.9%)高于存活组(13.8%)(p<0.05),且使用特殊级抗生素比例(70.4%)高于存活组(40.0%)(p<0.05)。纳入患儿中17例(20.7%)出现炎症并发症,以间质性肺病或肺纤维化、炎症性肠病、不完全川崎病为主。32例(39.0%)患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其中25例(78.1%)于本中心移植,成功率为9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显示新生儿期有表现、依赖于高级抗生素治疗、未接受移植的患儿生存率更低。结论:CGD患儿临床表现出现越早、高级抗生素使用比例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目前药物保守治疗仍有不足,耐药菌的产生更增加了治疗难度。纳入患儿的炎症并发症较少,可能与认识不足有关。HSCT是目前CGD患儿的唯一治愈方法。第二部分两例漏诊的STING相关婴儿起病的血管病目的:分析两例漏诊的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相关婴儿起病的血管病(SAVI)患儿的临床和分子特征,以期加强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对两例患儿的TMEM173基因进行Sanger测序,进一步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例患儿生后均有冻疮样皮疹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胸部CT提示肺纤维化。P1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MYD88基因无突变,肺纤维化的相关基因(ABCA3、SFTPC)未发现突变;P2有明显的关节疼痛,萘普生治疗效果欠佳。抗生素治疗对两例患儿的病情无明显改善,两患儿分别于9+岁、10+岁死于呼吸循环衰竭。近来,发现两例患儿TMEM173基因外显子5突变:P1 c.463G>A(p.V155M)、P2 c.461A>G(p.N154S),证实了SAVI的诊断。结论:对合并全身炎症反应、冻疮样皮疹、肺纤维化的患儿应考虑SAVI可能,分析基因TMEM173可以帮助诊断STING相关婴儿起病的血管病(SAVI)。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刚取得国家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期望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方向,重视文艺对民众的宣传和启蒙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文艺改造工作。《说说唱唱》(1950-1955)是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全国性刊物,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艺改造进程中的一次积极的尝试。本文通过对《说说唱唱》的重读,回到文学历史现场,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政策变化及其所产生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