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股左翼社会思潮,是当代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可划分为三个密切关联的组成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社会主义(狭义)理论和“红绿”政治运动理论。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提出要建立一个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其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为我国政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参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条件和途径。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联系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根据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其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建构,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个重要方面,即:社会主义和谐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生态建设。联系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理论观点,在本文的主体部分,分别阐释了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社会主义和谐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生态建设的启示。希望在借鉴生态社会主义有价值的思想,归纳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是本文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