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徽州古村落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近年来,对其各方面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研究的成果也大量增加。从“景观三元论”1来看,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结构对于现代的景观结构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徽州古村落景观价值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古村落景观价值并不仅在于其纷繁的外在物质表象,以及这些物质表象对于人们视觉系统的刺激作用。在这种表象背后有一个潜在的支配力量,那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中国传统的“择栖而居”的生态环境观和更深层次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这些因素对古村落景观的形成与空间格局有着重大的影响。进而,以上因素还通过村落景观秩序的架构来达到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对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梳理。在一定价值观念指导下的对理想社会秩序与生活方式的理解的村落地图,更进一步阐明了村落景观对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梳理作用。徽州古村落与其他村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其中徽商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在徽州,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宗族观念、风水观以及鼎盛一时的徽商是形成徽州古村落景观的主要因素,这些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村落景观尤其是代表村落规制与概念的主体景观,不仅仅对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梳理,更是对于当今生存在城市或是乡村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启迪,也对当代中国景观本土化设计概念的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村落的发展是一个历史延展的过程,其中有时间的、意识形态的……人在其中是主体。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全球文化的趋同态势,大众性消费文化的兴起以简洁直白的商品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地域文化丰富的意义系统。地域文化的连续性被割裂,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地域建筑确立的场所感与归属感逐渐丧失,人们穿梭在雷同的建筑群中,城乡环境失去了个性化的传统尺度。不同地域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基于不同的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建筑文化差异正反映了人类丰富多彩的体验与感受。徽州村庄的环境布局所具有的活力和归属感正是因为它反映了本地区传统的人文记忆、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体现了一种历久弥新的地域情结。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生活方式,尊重自然,形成“人、自然、环境”三位一体和谐社会环境。诗意地栖居——古村落成为人类理想的家园,照搬当然是不现实的,但传统聚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规划建设经验和文化传统,它的使用价值、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并存,对当代景观环境的建设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