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与流动性供给理论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blue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中介理论是金融理论的重要构成,作为金融中介存在性理论的一个组成,流动性供给理论是指现代银行制度下的存款契约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完全流动性保险即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资产转换功能可以为社会提供流动性的理论。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金融中介及其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在将现有金融中介理论由核心到外延、由重点到辅助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建立数理模型对流动性保证理论中的D-D模型解释理论进行了扩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完全信息、交易成本和公开市场理论统一到了一个模型中,解释了即使在存在公开市场且信息与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银行将仍然在流动性保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明了在一定风险偏好下的流动性需求决定了银行存款提供了一种即使在完全信息情况下都优于公开市场所提供的流动性资产组合。 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是政府控制流动性的执行机构之一,由于政府对总的流动性供给的保证和银行经营道德风险的之间存在矛盾,金融机构必须被监管。在以大银行为主体的货币供给体系下,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执行要比在仅存在数量众多的小型金融机构的货币供给体系下容易,这一点决定了金融中介何以形成了现在的产业格局,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即使在超大型银行的规模经济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大银行间的并购仍然会有发生。 流动性供给与保证理论是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基于流动性供给理论的分析,金融中介的集中化和分散多元化是金融中介的两个发展方向。在我国组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集团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监管是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和流动性供给的保证,也是货币政策有效贯彻的关键;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则应由市场的力量来决定其发展;而对于超小型金融机构,则不适宜吸收存款,除此之外其业务可以不受限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生产组织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单元,14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不同的生产方式主导了不同的经济时代。劳动分工变化是生产方式变迁的核心。实际上,组织是因为劳动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日益频繁,随着内地与台湾地区都加入WTO后,两岸的经贸往来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的提高,WTO框架下的两岸经贸关系得以促进。税收作为政府最主要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是一国实现内外均衡的要重条件。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出现了几次较大的冲突,并且这一冲突还在日益加剧。本文旨在运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