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中小鼠胃肠道、胰腺中CCK-IR细胞和PP-IR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h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发育中小鼠胃肠道和胰腺内胆囊收缩素免疫反应细胞(cholecystokininimmunoreactive cells,CCK-IR细胞)和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pancreatic polypeplideimmunoreactive cells,PP-IR细胞)的发生、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小鼠胚胎第12天至出生后45天胃肠道和胰腺内CCK-IR细胞和PP-IR细胞的发生、分布及形态特征。结果:小鼠胚胎发育第16天小肠内出现CCK-IR细胞,第19天,结肠内出现CCK-IR细胞。小鼠的胃体部仅在胚胎第18、19天偶见CCK-IR细胞,生后未见CCK-IR细胞;而胃窦部始终未见CCK-IR阳性细胞。小鼠胰腺中的CCK-IR细胞,最早出现于胚胎第12天,出生后直至成年,胰腺中均可见到CCK-IR细胞。胚胎第16-19天小鼠的小肠绒毛上皮内可见散在的CCK-IR细胞;出生后,CCK-IR细胞多位于绒毛上皮和固有层的肠腺中。结肠的CCK-IR细胞分布在黏膜上皮和肠腺中。胰腺中的CCK-IR细胞主要分布在胰岛,染色深浅不一;外分泌部腺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之间,可见散在、深染的CCK-IR细胞。统计结果表明,小肠:从胚胎期直至出生后发育成熟,CCK-IR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出生后30天数量达高峰。其中,出生后1天、7天和15天组,回肠CCK-IR细胞的数量较十二指肠和空肠多。45天组,小肠的CCK-IR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肠:胚胎期偶见CCK-IR细胞。生后1-30天,CCK-IR细胞数量随发育增加,生后45天组,数量减少。胰腺:胚胎期CCK-IR细胞的数量以第15天最多,之后逐渐减少,生后胰腺内仅偶见CCK-IR细胞。小鼠胰腺中的PP-IR细胞最早见于胚胎第17天,结肠中的PP-IR细胞最早出现于胚胎第18天,出生后直至成年,胰腺和结肠中均可见PP-IR细胞。发育中小鼠的胃体、胃窦和小肠各段始终未见PP-IR细胞。发育中小鼠胰腺内PP-IR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的周边部,外分泌部腺泡和导管的上皮内,可见散在的PP-IR细胞。统计结果表明,胰腺中PP-IR细胞从胚胎第17天至生后第15天,数量逐渐增多,并于第15天组数量达高峰。生后30天组数量减少,45天组数量再次增多。胚胎第18天到发育成熟小鼠结肠黏膜上皮和肠腺中始终可见PP-IR细胞,生后30天组,PP-IR细胞的数量较其它时段多。小鼠肠道和胰腺内CCK-IR细胞和PP-IR细胞的形态多样,可见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突起伸至其它细胞之间。胰腺内的CCK-IR细胞有强弱两种阳性表达方式。结论:从胚胎第16天至出生后30天,小鼠小肠与结肠内的CCK-IR细胞数量持续增加,其分泌的CCK可能促进小肠和结肠的生长发育。发育中小鼠胰腺内CCK-IR细胞数量的变化提示,胰腺内表达的CCK其主要作用是刺激胰腺的生长、分化和发育。发育中小鼠胰腺和胰腺外器官中PP-IR细胞的分布,与人和其它种属动物间存在明显差异;胰腺和结肠中PP-IR细胞的数量变化提示,胰多肽可能参与调控胰腺和结肠的功能活动。CCK-IR细胞和PP-IR细胞均可见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突起伸至其它细胞之间,细胞外还可见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逸出,这提示,两种内分泌细胞都可能以旁分泌方式影响周围细胞的功能活动。
其他文献
会同是全国杉木三大中心产区之一,是全国杉木的优良种源区,以广坪镇为中心产区的会同杉木树干圆满通直、节痕稀少、材质优良、速生丰产,故以“广木”之称扬名。  会同县广坪国有林场良种基地总面积390.4 公顷,是全县杉木良种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累计生产杉木良种5万多公斤;杉木良种先后远销9个国家和16个省(区、市),赢得了广泛的赞誉,2009年 1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在2015年国家林
期刊
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就如一颗藏在深山中的绿宝石,它不需要渲染与吹捧,它有它浑然天成的容貌和底蕴.山水相依,绿树成荫,佛石名庙,怪石成阵,仙泉自流,古迹人文……那自在,那神
期刊
奇山异水、飞鸟走兽,这片与世隔绝的净土原本默默地静守在那里,经受着天长地久的寂寞。突然有一天高速拉通了,这片总面积3383.5公顷的土地蓦然闯入世人眼帘,从此也有了一个新名字——湖南矮寨国家森林公园。  矮寨国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南省吉首市西南部、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东麓,森林覆盖率达87.1%,由独立的三大片区——矮寨片区、红山片区和深坳片区组成,是集“奇谷、奇桥、奇石、奇俗”于一体的山岳型峡谷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