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路环村落空间发展研究——以黑沙村为例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_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环黑沙村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以农耕捕鱼为主的传统客家村落,是澳门现今仅有的两个古老村落之一。由于其地理位置等原因,黑沙村并未有大规模的开发,现今仍保留有浓厚的村落风土文化,其空间形态结构特征还清晰可见,即使在澳门整体急速的社会和经济的演进过程中,黑沙村依然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历史文化资源。  然而,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黑沙村的空间形态、生活方式、经济模式以至社会结构等,也渐渐地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变化之中。人口数量的减少、人口结构的分化,以及产业的衰退,客观地造成了黑沙村村落空间形态各个层面的异化现象。现代化居住环境的需求亦触动了村落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村落环境与建筑形制普遍地表现出了面对村落发展的不适应性;同时,随着澳门整体的多元化发展,对黑沙村似是固有封闭的格局体念出不同认知,黑沙村传统村落的发展从社会、经济到空间形态都引发了新的思考。  传统村落的保育不仅仅只是对建筑物尺度大小和模式的考虑,也不单纯是一群建筑物的保存,传统村落应视为地区社会的一部份,村落的维护往往与整体社会发展策略有着密切关系,应更深刻的涉及在社会、经济与村落自身文化的层次上,与及体现在环境共融的联系,并与村民的日常生活组织起来,籍此优化村落各层次空间形态,让传统村落能整合性地保育下来,使村落的传统文化得以持续发展。  本文籍着传统村落的演变进程,试图探讨黑沙村的发展与澳门整体社会经济的关系,透过黑沙村的独特优势与澳门发展定位相互结合,以此塑造和重构村落空间,保存村落的自然环境、街巷纹理尺度、建筑物及其建筑元素、邻里交往模式等,与此同时,在尊重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黑沙村村落空间的再利用作出研究,优化居住及生活环境,加强及并发出其自身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黑沙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建筑设计发展到今天,建筑师在建筑形式与空间塑造方面已日渐成熟。而作为一直备受建筑界重视的建筑材料,其表达策略也越来越受到实践界与理论界关注,特别是随着主体“体验”时代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口老龄化问题从未如此严峻。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三个主要特点,在这些特点和我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在宅养老将成为
开埠城市引领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开埠城市的街区演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过程中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以期为今日之城市研究提供
本文围绕现代旅游业对乡村景观的介入展开论述,是对旅游介入乡村景观全过程的研究。全文共分为7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涉及基础理论的表述;第3、4章为案例的选取和解析;第5、6章
地铁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公共空间。地铁在使用群体的人口构成范围、人流的密集程度以及交通的可达性上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为城市公共艺术提供了一个绝佳
复杂性研究在科学领域中兴起,并形成了一种“范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复杂性话语”在建筑领域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建
随着我国近年来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将住进保障房,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提高,然而保障房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城市不同阶层的居民在居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商业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商品的定义不断扩展,商业业态也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商业建筑模式在这一新形势下,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扩招和并校扩大规模愈演愈烈,由此带来的生源素质、教学质量都令人堪忧,而且高考的文理分科对大学培养人才而言或许已经弊大于利,尤其是理工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