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撤侨的法律依据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boli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一直为我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及财产安全进行保障,撤侨作为一种保护本国公民合法权益的外交行为,是我国“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撤侨行动发生在我国境外,涉及外交、领事、军事等多个方面,其实施需要撤侨国家与危机发生地、途经国等多个国家相协调,因此,撤侨行动涉及到多个法律问题。武装力量参与撤侨是撤侨的方式之一,其含义是运用军事手段保障撤侨安全有序地进行。当前国际局势整体呈稳定态势,但局部地区的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在此情况下,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进入所在国帮助撤侨的行为较为敏感。因此,如何有理有据地运用军事手段参与撤侨就需要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在我国国内法中,法律尚未对撤侨行动作出具体的规制,现行的相关规定法律依据缺乏。虽然在法律条文中可以找到能够为撤侨行动提供借鉴的一些规定,但具体法律规制的缺失意味着我国撤侨制度始终缺乏法律保障。国际法律和国际组织规章中为我国国的撤侨行动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明确了撤侨的范围及性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阅读相关法条,对我国国内立法及国际法律定位、国际法律依据进行研究分析,对我国国内立法中撤侨、武装撤侨的合法性与现行立法规制进行探讨,分析国际法律依据中撤侨的法律定位问题。并通过对国内法律和国际法律的法律依据的分析,结合我国撤侨实践中的相关案例,对现行法律制度下撤侨法律依据的不足做出总结,并且提供建议,以期对我国撤侨的法律依据的完善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环节:要保、核保、承保。通常情况下,核保环节耗时最长,也是保险合同成立前最易发生保险事故的阶段。若投保人在提交投保单时未预交
2015年3月1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确立。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局限,我国不动产多头管理的弊病仍然根深蒂固,登记正确率难以得
“人类最神圣的信念是世界对儿童的信念,人类最重要的义务是确保儿童的权利受到尊重,儿童的福利得到保护,使他们远离恐惧和贫困,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1]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
伴随着行政法及行政法学的发展,行政法经历了由传统行政法向现代行政法的转变和完善。其中信赖保护原则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信赖保护原则是二战后由联邦德国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