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财政压力等因素制约,农村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在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的同时,科技发展也给居民带来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用水的需求量增大,相应的污水产生量也随之提升,部分农村地区甚至出现无序排污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到农村地区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也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地区每年有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较大范围环境污染。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问题,浙江省于2013年11月29日在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等决策,并于2014年率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本研究立足于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的目标,从农村污水的概念界定、相关政策、治理技术与模式,以及存在问题与难点等方面,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调查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与污水的特点,发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有厨房污水、生活清洁污水、厕所污水、其他混合污水等。从污水的特点来看,水质各项指标变化范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水量逐年递增。从污水治理历程、机制、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四个方面,分析了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通过与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乡镇比较,发现:示范乡镇比非示范乡镇在执行相关政策法规方面可操作性强,可保障工作成效;示范乡镇比非示范乡镇的村民在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上相对较高,说明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可一定程度提升其相关设施维护能力,助力提升治理成效;示范乡镇比非示范乡镇在管理上更严格规范,说明工作体系越健全,村民参与治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示范乡镇比非示范乡镇在监管上更到位,反馈更及时,示范乡镇采用在处理装置上安装在线监控仪器、水质智慧化管理方式,其效果从管理方便程度和长期保障上来看均好于非示范乡镇,说明智慧化管理更符合实际需求;示范乡镇比非示范乡镇在资金投入上更及时,保障更有力,这有利于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及其后续的正常运行。通过以上对比分析,进而提出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