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速率自适应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以其接入灵活、成本低廉、覆盖面宽、易于扩展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一直以来,无线局域网的吞吐量优化问题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无线局域网中,采用传输链路自适应,能根据无线信道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上的变化特性,自适应调整传输参数,一方面能保证传输信息的正确接收,另一方面也能在满足不同业务的QoS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平均频带利用率和传输速率,进而提高系统容量。速率自适应是传输链路自适应的实现方式之一,信道质量估计和速率选择是速率自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无线局域网中速率自适应开展研究,通过对开环类和闭环类速率自适应的典型算法的性能分析和比较,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主要内容包括:1)以基于IEEE802.11标准的WLAN为研究对象,阐述传输链路自适应中速率自适应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分析不同速率选择策略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2)通过对RBAR、OAR等典型的闭环类速率自适应算法的性能和技术特点的分析,对闭环类算法的特征进行总结和比较。3)通过对ARF、ARF系列以及RRAA等典型的开环类速率自适应算法的性能和技术特点的分析,对开环类算法的特征进行总结比较。4)针对隐藏终端对无线局域网吞吐量的影响分析,结合隐藏终端检测机制,以CARA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抗抖动的EN-CARA改进算法,该算法结合了隐藏终端检测机制,能避免RTS振荡效应,有效降低冲突概率,提高系统性能。在随机生成的拓扑结构下对CARA算法和改进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性能较好。
其他文献
学位
目前,无线局域网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对无线局域网的研究也日益增多。IEEE802.11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信道进行传输,因此会产生各种冲突,无线信道中的多径传播,时延扩展,衰落特性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通过将频率选择性多径衰落信道在频域内转变为单径平坦衰落信道,从而可以有效抑制符号间干扰(ISI)。通过将相互正交的子信道分配给不同的终端,正交频
近年来,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便携式终端的出现,移动多媒体业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移动电视业务和视频点播业务。相关的标准化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基于蜂窝移动
IEEE 802.11ah无线局域网使用1GHz以下的工作频段,也被称为亚1GHz(S1G)无线网络。S1G具有物体绕射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网络容量大、节能性能好等特点,在方兴未艾的物联网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一直很热门,但是一些关键技术仍然在探索之中,其中传输距离和供电问题较为突出。为此本文提出一种低节点密度的绿色无线传感器网络。“低节点密度”,就
断口图像的智能化模式识别与分类是断裂构件智能化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断口图像中提取有用的特征信息是实现断口分析定量化和智能化的最根本问题,而断口的模式识别与分类
在未来的宽带蜂窝系统中,如IEEE802.16系统或者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