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时期,社会发展对兼备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型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强烈。从20世纪起,世界各国就以建立职业型高等教育机构为途径培养高层次技术人员,丰富人才类型,缓解社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同时进一步推动各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于2013年正式提出“建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高等教育改革建议,以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试点进行先行尝试。放眼世界,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较为成熟。德国作为欧洲较早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的国家,学校特色鲜明,办学成果凸显,其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已经成为欧洲以及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范例。芬兰以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为借鉴,结合本国特征,成功创建了具有芬兰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体系。前者作为建立应用技术大学时间最早、学校发展时间较长、办学机制较为完善的老牌高等教育双轨制国家,后者作为办学较晚、学校发展时间较短的新兴高等教育双轨制国家,虽然二者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的历程不同,但在办学形式方面具有相似性,并且两国均已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果。对德芬两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扩宽我国地方高校转型改革的视野,丰富我国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办学实践内容。本文主体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从成立背景、发展情况、法规框架、组织管理、教学实施和办学效果六个方面详细介绍德国和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机制的不同侧面,并辅以两国学校的优秀实践为案例进行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总结两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第三部分通过建立比较框架,对两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验进行并列、比较,提炼并总结二者的相异点和共同经验。第四部分引入我国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合理性,从中寻找出我国的现存问题,再结合德芬两国办学经验,最后对我国建立应用技术大学提出借鉴。本研究通过大量查阅德芬两国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相关英文资料,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因素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尝试对德芬两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机制做出详细、客观地介绍和分析,以期对我国相关教育改革实践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