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盈利。然而,目前商业活动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此现象造成部分不良商家为了极大化其商业利润,制造低质量产品以蒙骗消费者并从中赚取暴利。不良商家的劣质行径包括使用劣质原物料生产产品、更改原物料与产品制造地、更改产品制造时间、利用不实的广告误导消费者、使用有害原物料美化产品等,这些行为引发了消费者与厂商的纷争,而政府主要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为民众进行把关,监管厂商产品的质量。厂商与消费者在动机、力量与信息的实力不对称导致政府必须介入商业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国民消费生活安全、提升国民消费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建立“制造产品质量监管模型”,分析厂商在哪些因素的作用下制造优良产品的意愿最大,并依照该模型设计有效的产品质量监管政策,达到促进厂商生产优质产品、降低消费冲突、保护消费者利益、提升台湾产品竞争力的目的。首先,在研究流程方面,本研究收集相关文献并对厂商与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提出相关假设,构建“制造产品质量监管模型”。其次,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与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和分析相关因素对厂商生产优质产品意图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分别对政府、厂商与消费者提供政策建议。由实验结果可知:首先,厂商守法利润对厂商优良产品制造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厂商违规利润对厂商优良产品制造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提高厂商守法之利润并降低厂商违规之利润为可以双管齐下。通过降低厂商守法利润和厂商违规利润的差距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厂商制造优良产品的意愿。其次,厂商违规商业损失对厂商优良产品制造意愿有正向影响,消费者重新信任意愿对厂商违规商业损失有负向影响,厂商补救态度对消费者重新信任意愿有正向影响。因此,提高厂商违规商业损失、降低消费者重新信任意愿和专门抽查“高补救态度厂商”是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向。同时,由于政府对违规厂商处罚程度对厂商优良产品制造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厂商违规公开风险会干扰厂商违规商业损失对厂商优良产品制造意愿的正向影响,提高厂商违规处罚程度和提高违规公开风险亦为政府公共政策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