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翼面的流固热多场耦合分析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气动弹性分析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热气动弹性问题涉及计算空气动力学、计算结构动力学、计算热力学等多门学科,属于典型的流固热多场耦合问题。本文在全面回顾热气动弹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多场耦合方法,将CFD与ANSYS热-结构场求解器相结合,实现各场之间的全耦合求解,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典型高超声速翼面的热气动弹性问题,主要工作有:建立了典型高超声速飞行器翼面模型,分别利用CFD程序和ANSYS软件求解其流场和结构参数,通过耦合平台完成流场和结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多场耦合分析。研究了该模型的静热气动弹性配平问题,同时还讨论了材料属性变化和热应力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本文模型,气动加热使结构刚度和模态频率降低且弯-扭模态逐渐靠近;结构刚度下降主要由材料属性变化所引起,热应力的影响很小,而结构变形主要由材料热膨胀所引起。以热配平结果为初始条件,在配平基础上对结构施加扰动,研究了配平后模型在此扰动下的热气动弹性响应问题,结果表明气动热的作用使模型的气动弹性特性发生改变,颤振速度大幅降低,其中材料属性变化起主要原因。采用多场耦合及分段求解的方法,研究了翼面模型在气动热作用下的瞬态加热问题,以及加热过程中结构力学特性和气动弹性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最终达到热平衡状态,其中在初始阶段升温较快,之后趋于平缓。结构的模态频率随时间逐渐下降,初始阶段下降较快,之后逐渐趋于热配平后的模态,而其颤振速度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讨论SOI衬底上的薄膜的形貌稳定性.我们建立了一个连续模型去研究生长在柔性衬底上的薄膜的稳定性.从时间依赖的线性稳定性分析中,我们发现了生长在SOI衬底上的薄膜
本文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了FPSO某一局部结构的热点应力,然后用热点应力法得到结构的疲劳寿命,并与结构全尺度模型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比较吻合。同时,在计算热点应力时,选
在纳米量级的超薄间隙下,必须考虑拉森数(分子平均自由程与气膜特征厚度的比值)对气膜动力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可适用于任意拉森数的广义气体润滑方程研究磁头/磁盘间的超薄
随着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的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目的是实现未来社会的全智能化和自动化,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手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数字式变压器差动保护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本论文在分析影响变压器差动保护性能的几个关键问题基础上,针对区外故障切除造成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建立变压器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变压器恢复性涌流的特征,说明恢复性涌流在电流互感器性能完好的情况下不会造成差动保护误动;然后详细分析了区外故障电流下的CT暂态饱和模型,说明了CT暂态饱和与局部暂态饱和是造成区外故
由血管移植后吻合口再狭窄、先天性动脉缩窄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腔内球囊成型术和支架内置术后血管再狭窄等原因引起的动脉局部狭窄疾病引起血流不畅,并且往往随着疾病
该文所讨论的是在人体小腿骨间膜这样的毛细血管相对缺少的腱或韧带组织中的组织液流动.根据解剖实验,我们发现人小腿骨间膜上毛细血管的分布不是网状杂乱无章的,而是呈一定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它具有能量巨大、无污染等优点,已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风力发电技术中需要研究的问题繁多,本文主要考虑风电并
该文工作的目的即是以内爆壳体的变形破坏和钨合金弹体对靶体的侵彻问题为突破点,以数值模拟方法为手段,揭示材料不同类型的损伤模式和破坏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该论文首先根
为了研究“风火打捆”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的稳定性,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RTDS)建立了风电场等值模型。分析了基于矢量控制的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机电解耦”特性和其导致的结果。然后针对单机(DFIG)无穷大系统,定义了DFIG功角并分析其暂态行为,揭示了DFIG的“机电解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