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

被引量 : 163次 | 上传用户:lcyR8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学习行为研究,是网络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评价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它是设计适应性的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和建模为研究的主题,结合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的理论,从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影响因素、网络学习行为建模等几个方面,研究了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在分析心理学几种最有影响的学派以及行为科学关于“行为”的经典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学习的实际情境,阐明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个体特质——环境——行为”的三元交互决定模型最符合网络学习行为的发生与演变规律。解释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经典的行为理论对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启示作用,指出其关于人有限理性的观点给学习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界定了网络学习行为内涵和组成要素,系统总结了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个体特质及环境因素的作用。(2)设计和实施了网络学习行为的观察实验和问卷调查,分析了观察的结果,着重系统地研究了文献中较少受到关注但却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的网络问题学习行为,包括其内涵、表现、触发原因以及矫正方法等,其中,根据观察和访谈情况,对网络学习者学习中的消极情绪因素产生、影响、调节作了深入的分析;对学习动机在行为激励作用方面的失效,提出并论证了“未建立动机——特定行为要求的关联性,以及自我效能感缺失”等关键原因。这些研究对改善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行为、构建有效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3)在考察了学习的内涵和分类后,提出了一个学习行为的分类模型—OCCP模型,并给出了学习行为的参数描述法。在对学习行为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网络学习行为分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网络学习行为的三维S-F-T模型,为网络学习行为信息模型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语义基础。(4)构建了网络学习行为系统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中包含了网络学习行为的主要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概念图的形式表示了概念模型。(5)以提高网络学习行为信息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为目标,研究了网络学习行为数据集成方案,构建了可共享和互操作的网络学习行为信息模型,并实现了对其的XML绑定。论文最后设计了一个验证性的原型系统,对作者设计并实施的观察实验数据进行了行为建模操作,实现了一些行为分析的算法,验证了模型的价值和有效性。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在对学习行为内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学习行为的OCCP分类模型,以及网络学习行为的“S-F-T”三维分类模型,这两种模型是抽象和形式化描述学习行为序列的基础;(2)设计和实施了网络学习行为的观察实验,对网络问题学习行为的表现、影响因素给出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系统的改善和矫正方案,包括对学习者消极情绪的影响及其调节方法的研究,以及对学习动机失去激励作用的原因的新的解释等;(3)建立了网络学习行为系统的概念模型、网络学习行为信息模型,实现了其XML绑定,并初步验证了其价值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肺癌治疗存在很多难题,除早期肺癌可获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以外,多选用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联合应用等治疗方式。但是如果手术、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效果不佳则肺癌很快就转
本文所谓“契约”,是指传统中国以书面形式存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基于相对平等的关系而达成的关于相互间利益和身份安排的约定。契约、契约关系和契约制度,都与秩序密切相
通过阐述数字影像技术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多方面、多视角的应用和开发,介绍了数字化影像对现代医学各学科所带来的变革性作用。同时,对今后数字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
在中国的历史中,亲亲相隐是指在亲属之间若出现犯罪行为,亲属彼此应当互相隐瞒、藏匿、拒绝作证、帮助犯罪亲属逃跑等,而不负举证责任并且对此些行为不予以处罚或减轻处罚,同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出血并发症中的有效合理应用。方法:对郑州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9例产科出血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输血前后血液各项指标的变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
<正>1教材分析1.1地位和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随着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财政领域的系统也从集中式转变为分布式,它所处理的事务发展为分布式事务。财政领域的事务既有一般分布
目的:通过对寻常痤疮(湿热证)患者治疗前后体液免疫水平的检测,首先探讨痤疮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其次探索火针疗法、中药疗法及联合疗法对寻常痤疮(湿热证)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