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强度不同的探针分子及其温敏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_belie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稀土元素Eu3+为中心离子,以1,10-邻菲罗啉(phen)、2,2’-联吡啶(bipy)、苯甲酸(BA)为配体,合成了两种二元配合物([Eu(phen)3]3+与[Eu(bipy)3]3+)和两种三元配合物(Eu(BA)3phen与Eu(BA)3bipy)。另外还分别制备了掺杂镧、钆的Eu(La)(BA)3phen和Eu(Gd)(BA)3phen。将制备的这六种配合物分别作为探针分子,与选取的基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作用下进行聚合,得到六种温敏漆(TSP)。对探针分子和温敏漆进行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表征及分析。红外光谱表明中心离子铕离子成功与各配体配位。紫外吸收光谱表明配体吸收紫外光传递给中心离子,且基质不影响探针分子对紫外光的吸收。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三元配合物发光强于二元配合物,并且发现作为第二配体的1,10-邻菲罗啉能量传递能力远远强于2,2’-联吡啶。此外还发现掺杂稀土镧、钆能使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所提高。同时六种温敏漆均具有荧光温度猝灭特性,但其测温灵敏度并不随着荧光强度的增强而增大,而是在不同的温度区间有不同的测温灵敏度。每一种探针分子所对应的温敏漆具有其自身特定的灵敏测温区间。
其他文献
本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到第六章。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利用基于bionte Carlo方法的随机空间模型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
期刊
本文采用分子光谱法系统地研究了四羧基铁酞菁(FeC4Pc)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过氧化氢(H2O2)氧化一些显色底物的反应情况,为研究四羧基金属酞菁模拟酶催化的氧化反应提供了
在常温下,纳米TiO2半导体的光催化氧化技术利用光能可将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降解,并最终完全矿化为CO2、H2O等一些无机小分子物质,产物清洁,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途的有机污染物深度
硫化氢对环境的毒性污染及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实现硫化氢的快速、灵敏、准确、可靠的检测成为了目前的迫切需要,设计合成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硫化氢荧光探针成为热点。氮氧自由基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可以和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作为分子的荧光开关,因此,氮氧自由基在硫化氢检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潜力。本文以芘为荧光基团,设计合成了一些列芘基氮氧自由基型硫化氢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