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铁矿絮团浮选的界面调控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铁矿原矿中钛嵌布粒度较细,且受到现场“先选铁后选钛”的工艺流程限制,选钛流程中微细粒(-20μm)矿物含量较高,常规浮选难以回收,从而造成资源的流失。鉴于此,本论文提出基于界面调控的絮团浮选,强化钛铁矿的回收工艺,以钛铁矿和钛辉石为研究对象,通过物性认知、界面调控、絮团行为等方式,实现钛铁矿的高效回收利用。论文从矿物特征和表面润湿性着手,确定了通过界面调控强化絮团浮选以提高钛铁矿分选的研究思路与目标,研究主要包括:通过絮团行为及特性分析揭示此方法的实用性;从钛辉石进入泡沫产品的机制,引出调整剂对矿物的同步抑制-强化分散作用以及活化作用;通过颗粒间相互作用的界面调控,分析了颗粒间的分散/聚集行为;揭示了油酸钠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絮团调控行为;最后考察了实际矿物的絮团浮选效果。首先研究了钛铁矿和钛辉石纯矿物的矿物组成、嵌布特征、表面润湿性、表面自由能和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行为。研究表明,钛铁矿和钛辉石的表面元素分布具有相似性;稀疏浸染状的钛铁矿以片晶状为主,而中等浸染状钛铁矿以显微片晶、蠕虫状为主;钛辉石易于破碎,产生矿泥,不利于浮选;钛辉石与钛铁矿(-20μm)的润湿性差异不大,钛辉石容易进入精矿产品造成污染;钛辉石在水介质中形成的水化膜厚度略大于钛铁矿形成的水化膜。研究了钛铁矿和钛辉石的絮团浮选行为,适当的强搅拌可提高颗粒的疏水性,增加絮体间或絮体与颗粒间的有效碰撞,促进微细粒絮团;而在过高的搅拌强度下,形成的絮体因碰撞和高应力又重新分散破碎;从絮团粒度、微观形态、絮体的分形维数、絮体的强度因子和恢复因子、浊度去除率表征矿物的絮团行为。计算了钛铁矿/钛辉石混合矿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确定钛辉石进入钛铁矿泡沫产品的机制,即钛辉石很难通过矿泥罩盖的方式进入泡沫产品,主要通过实际浮选和泡沫夹带的形式进入。揭示了调整剂对矿物的同步抑制-强化分散的作用,研究了调整剂对矿物的絮团浮选、表面亲水性、表面电位、分散行为、活化行为的影响规律,达到钛铁矿和钛辉石的有效分离。结果表明:CMC、六偏磷酸钠、酸化水玻璃、水玻璃可显著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水玻璃是钛铁矿分选的适宜抑制剂和分散剂;铅离子是钛铁矿分选的有效活化剂。利用AFM测试和DLVO、EDLVO理论计算,探明了钛铁矿颗粒间、钛辉石颗粒间和钛铁矿/钛辉石颗粒间在水介质和油酸钠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力行为。结果表明:钛铁矿颗粒间在水介质中以吸引力为主;钛辉石颗粒间在水介质中以斥力为主;经油酸钠疏水后,钛铁矿颗粒间、钛辉石颗粒间作用力均以疏水力为主;在相同的条件下,钛辉石颗粒间的吸引力小于钛铁矿与钛辉石之间的吸引力,不利于浮选。通过油酸钠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絮团调控研究,考察了油酸钠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行为,分析了油酸钠在钛铁矿表面的吸附絮团机理,即Langmuir模型对两种矿物吸附过程的拟合效果最优,油酸钠在钛铁矿表面的吸附过程伴随静电吸附、特性吸附、化学吸附和疏水吸附;分析了钛铁矿和油酸钠的浮选溶液化学特性;研究了油酸钠用量对矿物形成的絮体分形维数影响,油酸钠用量为35 mg/L时,钛铁矿表面形成絮体的分形维数最大为2.96,钛辉石形成絮体的分形维数为2.15。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直观研究了油酸钠对钛铁矿表面Ti4+、Fe2+质点的吸附行为和吸附热力学,确定了油酸钠在钛铁矿表面吸附的定位离子。通过强搅拌和浮选柱静态絮团浮选,采用一粗一扫三精的浮选闭路流程,对钛铁矿实际矿物进行絮团浮选,可得到精矿品位45.72%,回收率51.18%的产品;采用磁选-一粗一扫两精的浮选柱闭路絮团浮选试验,可得到品位47.21%,回收率55.31%的精矿产品,为钛铁矿的资源回收提供了工艺流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矫正月龄6个月内早产儿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扭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干预前后正常和异常GMs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组间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显著性
阿凡提故事在新疆民间流传广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景观。通过对阿凡提故事《树瘿》的文化考释,认为古维吾尔神话在阿凡提故事中仍有遗存,这对重新认识阿凡提故事中的
桂北地区分布着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导致经济较为落后,而印染技艺作为少数民族传承下来的手工技
道路照明中使用的灯具既要具备高效的特点,又要符合节能降耗的要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道路照明中灯具的选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道路照明中推广应用LED路灯,目的是在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学情况。方法选取46例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阿莫西林所致的不良反应有24种,其中最多的过敏反应,共33例,占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