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啦啦操是一项融体育与舞蹈艺术为一体,但又区别与舞蹈的体育项目,通过展示各种舞蹈技巧和元素并结合道具作为基本内容的团队竞赛项目,因此舞蹈啦啦操有其独特的审美表现形式以及美学价值。由于舞蹈啦啦操积极向上、激情澎湃的情感表达,受到高校大学生的追捧。而对于舞蹈啦啦操的目标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和提高技术水平,还应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美、行为美和心灵美以及感知、表现以及创造这些美的能力,因此在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审美设计的理论概述,针对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教学中的审美价值以及项目的美学特征,对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中融入审美这一元素,即本研究所阐述的审美设计,对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学,对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审美设计,旨在从舞蹈啦啦操的教学活动中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对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是将教学元素作为审美对象,学生作为审美主体,而教师则作为审美活动中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美、教学内容的美、教学过程的美以及教学评价的美。2、舞蹈啦啦操具备以下美学特征:身体表现的美、运动形式的美、艺术风格的美以及精神内涵的美。其中技术动作的定位制动、短暂加速是其项目中与舞蹈有所区分的美,而舞蹈风格的多样性则又体现了舞蹈啦啦操所特有的美,其情感体验传达的是以“动感、时尚、激情”为主体,以团结合作为主的精神美。3、对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教学进行审美设计,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来实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形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来实现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评价方面,实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多主体评价的形式实现教学评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