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余者”笔下的“零余者”——试论早期郁达夫其人其文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rlxg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与鲁迅并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双峰",他以其独具个性和风格迥然的艺术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作为文学家的悲剧性因素和独特的心理气质源于他的"悲剧的出生",以及艰辛的十年日本留学生活.他走上文学的道路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无爱无助"的童年情结;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感伤文学和西方多重文艺思潮的影响;新旧文化模式冲突与调和极其复杂的社会时代因素.综观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为早中后期三个阶段和浪漫表现、客观写实两种艺术风格.而成就最大、影响最大的是其早期小说(尤其是沉沦系列小说)创作.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郁达夫形成了一种变态艺术人格,从而使其早期小说呈现出一种感伤沉郁的风格.而考察郁达夫早期小说的"忧抑感伤",发现它不仅来自外部的黑暗的社会现实,更多的来自于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且这种"忧抑感伤",集中地体现在郁达夫这个现代中国的"零余者"笔下的"零余者"身上.郁达夫的一系列沉沦小说中,塑造的"零余者"形象,为新旧嬗变时代一部分知识分子精神剧变的历程留下了逼真的记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本质的若干真实的侧面."零余者"作为作家的"自我"代言人,以其苦闷感与多余感,揭示出被"异化"的悲剧命运.郁达夫以他的毕生创作,以与他血肉相连的"零余者"系列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现代第一代知识分子""异化"和"反异化"的范本,在世界人物画廊中占有重要一席,同时对于我们"反异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倘若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系统的梳理,那么,以丰子恺、夏丐尊、朱自清、叶圣陶为代表的白马湖散文作家群自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由一批纯正的散文作家聚合而成的文人群体
"第三种人"现象是发生于30年代现代文坛上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景观,不仅涉及到"第三种人"与左翼人士进行的文艺自由论辩,还涵纳了"第三种人"的历史演变过程,牵涉到以杜衡(苏
本文是对“张爱玲个性心理”的研究,以张爱玲本人及她亲朋师友的回忆性作品为原材料,分析张爱玲独特的个性心理,进而论及她作品中的人物及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作品与作家个性心理
现代英语写作在不知不觉中把“传统”贬到了考古学的词汇堆里,“传统”一词近乎等同于无独创性或死气沉沉。如果一个现代作家的作品被人们归属到以往传统的风格流派中,那么则
该文以心理分析的方法对陈染、谭恩美、安亚娜(Anjana Apachana)、牙买加·琴凯德(Jamaica Kincaid)等女作家中的母女关系主体做了深入的挖掘.并从身体、埃勒克特拉情结、女
该文分七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简要阐述了什么是"现代化",分析了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层面,文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第二部分是电视剧的传播和影响的优势.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态一直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关注的永恒话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生存危机与精神危机,大学教师阎真沉潜二十余年,相
"新历史小说"作为一种兴起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并贯穿于整个九十年代的小说创潮流因其独特的历史书写手法,全新的历史观念和文化建构理想而备受理论批评界的关注.该文期望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