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成长具有约束作用,决定了资本管理在现代银行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配置,业务的扩张与收缩,都必须以资本管理为基础,由于资本必须要覆盖风险,所以,银行资本的数量和结构与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我国银行业2006年底已开始全面开放,要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的银行业也必须遵守国际银行业的“游戏规则”,特别是按照公认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管理原则和标准方法来进行经营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必备的基础条件,如良好的信用评级制度、完善的资本市场等等,在目前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完成,金融体系尚未健全的条件下,不能盲目的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资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国际准则,分别对银行资本、资本充足率和银行资本管理进行理论界定,并通过新旧巴塞尔协议的比较,指出银行资本管理从单一的资本充足率原则到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趋势;其次,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现状,在回顾了国有银行资本管理历史的基础上,从资本充足率和资本结构等方面探讨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探究,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比较,找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与新资本协议的差距,并对国有银行资本管理面临的障碍进行阐释;最后,提出了加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政策性建议,从产权制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资本补充机制、经济资本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评级体系等五方面进行讨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第一,在衡量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时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国家信誉的支持,提出将国家信誉计入国有银行资本的理念;第二,对近几年国有银行资本充足性迅速提高的假象进行分析,指出利用政府注资、股改上市、国外战略投资者引入等短期行为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弊端;第三,用戴维·贝勒的资产增长模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