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历了由体制变革所导致的总体性社会结构向分化性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其中,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分化无疑是社会转型的重要表征之一。这一重要表征的变化和更迭,直接形塑了当下我国媒介化社会价值观传播的报道策略、话语政治和传媒镜像等等。由于我国传媒业的双重属性驱动,再加上媒介化社会“传媒化生存”的张力,处于转型时期的传媒,始终具有渗透、突入与扩展甚至取代或主导诸如政治、经济、司法、文化等其它社会领域本来的规则、角色及功能的趋势,形成了一种“传媒殖民”现象。“传媒殖民”在日趋分化与多元的社会价值观面前,一方面,要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统一的社会价值目标,发挥传媒对社会的整合作用,实现传媒“嵌入”社会;另一方面,要适应分化与多元的社会现实并提供相应的价值诉求表达和价值冲突诠释等信息服务,发挥传媒是公众舆论的体制性生成渠道、现代社会中公共领域的重要建制等价值主体优势,实现传媒对社会的“脱嵌”。其间,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当社会价值整合与公众多元诉求都具备某些现实必要性的情形下,我国媒介化社会价值观传播的“传媒殖民”现象到底出现了一种怎样的状貌?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媒介化社会价值观传播的考察层面出发,对转型中国的“传媒殖民”现象进行现实观照。具体来说,一方面呈现“传媒殖民”现象的文本表征、产业镜像和受众迷思等外在形态;另一方面,对“传媒殖民”现象的内在本质诸如“传媒殖民”价值观的隐形书写、表达场域和传播行为等进行辨识。本文以案例分析和批判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路径,将目渐兴起却秘而不宣的“传媒殖民”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我国传媒领域的价值观传播实践及其具体案例作为研究样本,选取媒介化社会多元价值观传播话语空间实现的可能性与发展的逻辑脉络、当下“传媒殖民”现象中不同价值体系、价值主体之间的抗争与收编、冲突与融合等等现实情状来展开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和解析。通过对老人跌倒救助报道、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电视街头采访活动等具体案例的初步爬梳,本文发现在当下我国媒介化社会的价值观传播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传媒殖民”现象。从其实质看,“传媒殖民”就是传媒对价值观的“殖民”。在“传媒殖民”现象中,传媒对价值观的“殖民”无疑是全方位且多层次的:从报纸新闻报道的文本表征、网络新闻跟帖的产业镜像到电视街头采访活动的受众迷思;从价值观的隐形书写、价值观的表达场域到价值观传播行为的“可视化”景观;从“讹人”与“被讹”的故事、网友价值观表达的社会分层到电视街采及“神回复”的类型,等等。本文认为,“传媒殖民”现象己成为我国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变革与多元生态下的一种媒介奇观或社会景观:一方面,“传媒殖民”在价值观“社会表达”的众声喧哗等方面表现不俗,但也存在着诠释价值冲突乏力、传媒公共性价值观缺失和存在迷思异化现象等亟待规避的问题;另一方面,“传媒殖民”不仅是一种传媒权力,还是一种社会权力,必然受到社会和传媒双重转型及其价值观重建的制约。我国传媒应该超越“殖民”,走出单一的国家权力视角,实现从权力的传媒到传媒的权力;同时,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从传媒的权力到传媒的权利。本文在坚守“传媒殖民”现象反映并建构社会价值观的前提下,关注其在价值体系分化、整合和重建过程中的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并对当前我国媒介化社会的价值观传播实践提出几点参照:首先,面对日趋凸显的“传媒殖民”现象,我们不应该熟视无睹,但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妖魔化”;其次,要尽快建构起“我们的价值观”,用社会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治理与规范“传媒殖民”现象;第三,当务之急是要深刻反思“传媒殖民”现象的存在误区与消极效应,找到“传媒殖民”与传媒公共性的平衡点,补齐传媒公共性价值观缺失的短板,进一步优化与重构传媒领域的价值观,实现媒介化社会价值观传播的重建策略,达成我国传媒自身的“优雅生存”,使传媒真正能够进一步融入现代化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