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是否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把经济建设转到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历史使命,基础性地位决定着其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自党的十六大提出2020年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后,截至2015年我国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 87%。但是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样的高毛入学率是综合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各自入学率的结果。在国家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前提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出现了大体相当的局面。基于对大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本文从量化角度去探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通过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对比,我们发现从横向结构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加剧了区域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差距,也使大量初中毕业生被政策性分流;从纵向结构来看,初中升学率与普高升学率的差距过大,普通高中的供求比例严重失衡,导致普通高中成为了初中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瓶颈与薄弱环节。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进程中,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并没有明显扩大。“大体相当”的结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导致的人为分流,而不是基于学生意愿的选择性分流,这不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着眼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应基于大部分学生的需要,适当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优化我国高中教育规模结构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要借鉴国外普通高中发展经验,慎重决定我国的普职教育比例,调节普职学校的供求关系;其次要优化我国高中教育横向结构,实现普职教育“质”“量”大体相当,实现普职教育比例因地制宜;最后要优化我国高中教育纵向结构,平衡普通高中的供求比例,优化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