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5种市售微生态制剂益生菌株的粘附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益生菌是指可以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并且含有生理性的活菌的微生物,益生菌作用的好坏取决于菌种的选择。 粘附是微生物与宿主肠道相互作用的第一步,也是进入肠道的微生物发挥作用的前提。益生菌必须粘附于宿主肠道,才能与正常菌群一起构成生物屏障,通过定植保护作用影响过路菌或者外袭菌的定植、占位和繁殖,并且,益生菌还可以在宿主体内产生生物酶、活性肽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有机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等物质可以阻止或杀死致病菌在体内的定植,发挥化学屏障作用,因此,益生菌的粘附性能就成为益生菌菌株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外的微生态制剂品种比较多,但是对这些制剂中益生菌的粘附性能方面的系统检测资料尚比较缺乏。 本课题拟对目前我国国内市售的5种微生态制剂中10株益生菌的粘附性能进行系统检测,从而为其作用基础提供实验资料。 方法:(1)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检测益生菌对体外培养的HT-29细胞的粘附能力。(2)益生菌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粘蛋白共孵育后,DAB显色,即采用ELISA法测定492nm的OD值反映益生菌对粘蛋白的粘附能力。(3)益生菌和致病菌一起与细胞共孵育后,蒸馏水裂解细胞释放粘附其上的细菌,利用致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计数,反映致病菌的粘附率的方法检测了10株益生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粘附抑制性能,体外检测了益生菌对致病菌的拮抗作用。 结果:(1)3种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0株益生菌中,其粘附性能的综
其他文献
无线光通信是近年来兴起的无线通信与光通信结合的前沿交叉学科,其中基于紫外的无线光通信因其独特的散射传播特性而在短距离准视距甚至非视距通信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数据流传输的速率和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对传输系统的传输速率、距离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航天传输领域,对高速传输的需求更加强烈。基于这种形势,本文对高速传输机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业务不断朝着IP化方向演进,这种演变趋势促进了传统光网络宽带化和智能化的深刻变革,光网络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虚拟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经日渐成熟。但是,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激光的一些生物效应(如弱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等)机理至今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1)采用
目前光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快,网管系统也越来越受重视。已有的光网络的管理大多数都是分布式的,不同设备之间的控制往往不相干,这样增加了管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也不利于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