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组播网络中的线性网络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ev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数据业务(如VoIP、IPTV、视频会议、VOD、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的增多,人们对组播业务,特别是宽带组播新型业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组播业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最先发展起来的电层组播由于其自身带宽不足以及数据处理速度低等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宽带业务的需求,那么光网络以其独有的宽带宽和高速率的传输能力,智能和灵活的网络管理能力,良好的健壮性和生存性逐渐成为了组播技术的首选载体。而网络编码技术的出现,使得在光网络中实现高吞吐量,低时延的宽带数据业务组播传输有了无限的可能。网络编码技术是一种融合了编码和路由的信息交换技术,它通过允许网络节点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编码信息的融合,增加单次传输的信息量来提高组播网络的整体性能。但是,目前所研究的网络编码技术大多数仅限于电层的组播网络,对于网络编码在光网络中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和成熟。鉴于网络编码技术在改善组播网络的性能方面的各种优越性,探讨如何成功地把网络编码技术,特别是线性网络编码技术应用于全光组播网络中来促进未来光网络朝着高吞吐量低时延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深入研究了线性网络编码技术及其在全光组播网络中的应用与实现,特别是对线性网络编解码构造过程中的编码向量分配问题进行了创新性地探讨,提出了上溯式编码向量分配方法和基于图着色的编码向量分配方法;另外,针对分布式网络编码的实现,提出了分布式网络编码资源自适应调度算法;最后,本文还研究了全光组播网络中的线性网络编码的策略,并在实验平台中采用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交叉增益调制效应的逻辑异或门实现了所提出的全光组播网络中的网络编解码算法,并验证了光网络编解码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和Michael加成反应作为重要的碳-碳键形成反应,可以立体选择性的获得具有光学活性的产物,在具有不同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和手性药物的不对称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机化学家们基于各种催化机理设计与合成了各种结构类型的手性催化剂,用于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和Michael加成反应。其中双功能催化剂由于能同时活化不对称反应的两种底物,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以及良好
微带天线的宽带圆极化技术是本文的研究内容。随着现代无线通信的发展和人类对通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地面及卫星通信中各种通信方式,对天线模块的要求也变得日益严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混沌认识的深入,人们的目光也逐步由简单混沌动力学的研究投向复杂的时空混沌动力学的研究,规则耦合动力学系统时空混沌的控制与同步研究也一直都是非线性科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高宽带业务的不断涌现,宽带光纤接入网技术显得越来重要,尤其是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目前比较流行的PON技术有传统的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DM-P
进入21世纪,传统能源危机问题突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光伏并网发电是有效利用新能源的重要形式,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存在孤岛效应(Islanding effect),如果不及时消除,会危害人员的安全、损坏设备以及破坏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孤岛检测是光伏并网发电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且近年来有效的孤岛检测方法研究一直是颇受关注的课题。根据本课题
本文以不同苗龄(3年生和5年生)的东北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全光照(FL)、50%全光照(L1)、30%全光照(L2)和15%全光照(L3)4种光照条件下两个苗龄幼苗的光合生理特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