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如今作为女性最常见、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作为最新发现的凋亡通路,需要了解内质网凋亡通路中一些相关的重要因子的变化情况,了解其作用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乳腺癌的检测及治疗找到新的靶点。本文运用SD大鼠自发乳腺肿瘤模型,在对造模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中各重要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结果,研究各因子在自发性乳腺肿瘤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因子在自发性乳腺肿瘤中的作用。通过对130只(雌雄对半)3-4周龄SPF级SD大鼠进行造模,饲养60周后进行大体解剖,收集所有乳腺部位有肿块或异常的乳腺组织,并保留部分肉眼未见病变的组织,所收集的组织分别用4%的多聚甲醛和液氮固定保存。通过对收集的乳腺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并作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参考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对其进行简单的组织学分类;然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alpain-2、GRP78、Bax、jNK、Caspase-3、Caspase-12、CHOP、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分布,Calpain-2、GRP78、Bax、JNK、Caspase-3、Caspase-12、CHOP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实验结果如下:大体解剖和病理观察结果显示,雄性大鼠在此次实验中未见乳腺肿瘤的发生,而雌性大鼠肿瘤的发生率为21.54%(14/65),其中乳腺纤维腺瘤发生率为10.77%(7/65),乳腺腺癌、乳腺乳头状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率分别为4.62%(3/65)、3.08%(2/65)和3.08%(2/6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alpain-2、CHOP、JNK、Caspas-12、Caspase-3和Bax这六个因子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在良性组和恶性组中均有明显的减少,且除了Calpain-2和JNK两个因子的良性组与其对照组的差异分别为显著(P<0.05)和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且这六个因子在恶性组中的表达也比良性组低(P<0.01)。相反,GRP78和Bcl-2两个因子在实验组中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则是明显增加的(P<0.01),且良性组与恶性组的组间差异也很明显(P<0.01)。根据荧光定量PCR与免疫组织化学两者的结果可以看出,各因子的变化趋势是相一致的,表明各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是一致的。且各因子的蛋白和mRNA的变化与组织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ax、CHOP、Caspase-12和Caspase-3这四个因子与乳腺组织的病变程度相关性最大。通过对上述结果分析表明:大鼠自发性乳腺肿瘤的发生与性别密切相关,可能与饲养的周期有着一定的联系,且在雌性中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发生例数相同,但是良性肿瘤仅发生了乳腺纤维腺瘤一类病变,而恶性肿瘤在病理类型上表现出多样性。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参与了SD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该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一致。尤其是Bax、CHOP、 Caspase-12和Caspase-3这四个因子的变化尤为显著,可为临床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