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洪灾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防洪减灾的薄弱性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洪灾风险分析的模型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北部湾经济区的洪灾风险进行评价。并对1996~2005年和2005~2014年两个阶段城市化与洪灾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首先根据洪灾的形成机制,兼顾资料的可获得性,选取了汛期雨量、暴雨日数等12个指标因子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因子的影响权重,然后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组合叠加,得到1996年、2005年和2014年北部湾经济区的洪灾危险性、易损性和防洪减灾薄弱性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洪灾综合风险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洪灾风险大致呈从西北向东南部地区增长趋势,东南部沿海地区受其自然和社会属性等多重影响,洪灾风险一直处于较高状态。然后将北部湾经济区洪灾风险划分为1996~2005年和2005~2014年两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各指标因子对洪灾危险性、易损性以及洪灾综合风险变化的影响程度。采用复合指数法,得到北部湾经济区各市的综合城市化率,并对其城市化水平与洪灾风险做了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城市化率越高的地方,洪灾风险增长的越快,城市化导致的易损性变化对区域洪灾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由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北部湾经济区历年来洪灾风险最严重的地区在东南部沿海区以及各大江河沿岸,尤其是河流交汇处的洪水叠加要格外引起注意。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城市在未来将出现洪灾风险迅速增加的态势,且同时防洪减灾能力较弱,综合风险将有更大的增加幅度,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