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集尿路上皮癌患者血标本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病原学检测,并检测尿路上皮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HCMV特异性CD3+、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和比例,计算CD4+/CD8+比值,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HCMV活动性感染的细胞免疫状态变化与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尿路上皮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新途径。方法随机采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随机采集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标本33例,按实验设计分别作如下处理:(1)HCMV感染的病原学检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HCMV特异性IgG和IgM抗体;分离外周血白细胞,接种于人胚成纤维细胞(HF),观察CPE(cytopathic effect,CPE);对出现CPE者,采用RT-PCR检测HCMV IE和UL83基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HCMV pp65抗原;分别采用PCR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标本的HCMV UL55和UL83基因、抗原血症法检测血标本HCMVpp65抗原,确定标本是否有HCMV感染并记录分析结果,得到尿路上皮癌患者HCMV感染率。诊断HCMV活动性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包括:①病毒分离,是诊断活动性感染的“金”标准;②病毒颗粒和巨细胞包涵体;③病毒抗原,如基质蛋白(pp65)等;④特异性病毒基因(mRNA、DNA):采用PCR法;⑤特异性抗体:双份血清抗HCMV-IgG滴度≥4倍增高或抗HCMV-IgM阳性有诊断意义。符合上述三点即可判定为HCMV活动性感染。(2)从每份标本中分别取0.4ml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总CD3+、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和比例;运用HCMV pp65NLVPMVATV九肽-四聚体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HCMV特异性CD3+、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供结果分析。结果(1)HCMV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结果:间接ELISA检测血浆中HCMVIgG和IgM抗体,HCMV IgG抗体阳性率为93.9%(31/33);HCMV IgM抗体阳性率为21.2%(7/33);病毒分离:抗凝血白细胞标本接种的HF细胞经盲传三代出现典型的HCMV CPE,病毒分离率为3.0%(1/33);取该标本的细胞培养物做RT-PCR检测HCMV IE和UL83基因,该标本的HCMV IE和UL83RT-PCR结果均为阳性,通过IFA检测到pp65抗原,证实该血标本的细胞培养物中有HCMV存在,且HCMV IE和UL83基因转录产物均为阳性;PCR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的HCMV UL55和UL83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4.2%(8/33)和18.2%(6/33);PCR检测全血标本的HCMV UL55和UL83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7.3%(9/33)和21.2%(7/33);抗原血症法检测血标本的HCMV pp65抗原,阳性率为18.2%(6/33)。可见,33例尿路上皮癌患者中HCMV活动性感染率为18.2%。因此,再将33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分为HCMV活动性感染组(6例)和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27例)。(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MV总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HCMV活动性感染组与非活动性感染组CD+3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66.55±3.53)%和(75.68±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26.52±4.95)%和(43.54±6.76)%,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HCMV活动性感染组与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CD+8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37.25±4.01)%和(29.76±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活动性感染组与非活动性感染组CD++4/CD8比值分别为(0.73±0.18)和(1.62±0.63),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可见,与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比较,HCMV活动性感染组CD+3、CD+4T淋巴细胞含量及CD++4∕CD8比例均有下降,CD+8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运用HCMV pp65NLVPMVATV九肽-四聚体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HCMV特异性CD3+、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HCMV活动性感染组特异性CD+3淋巴细胞含量低于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HCMV特异性CD+3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64.67±5.47)%和(73.10±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CMV活动性感染组特异性CD4+淋巴细胞含量显著低于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HCMV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24.25±3.90)%和(45.67±6.28)%,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 HCMV活动性感染组特异性CD+8淋巴细胞含量显著高于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HCM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39.08±5.80)%和(25.17±7.59)%,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HCMV活动性感染组特异性CD+4∕CD+8比例显著低于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HCMV特异性CD+4∕CD+8比例分别为(0.64±0.16)%和(1.95±0.59)%,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3)分析本次研究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年龄高于50岁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出现HCMV活动性感染的比例高于年龄低于50岁的尿路上皮癌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上皮癌复发者出现HCMV活动性感染的比例高于尿路上皮癌初发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上皮癌伴随出现腰痛症状者出现HCMV活动性感染的比例高于无症状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于50岁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出现HCMV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异常的比例高于年龄低于50岁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上皮癌复发者出现HCMV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异常的比例高于尿路上皮癌初发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与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HCMV活动性感染者病理分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33例尿路上皮癌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率为18.2%。结合HCMV活动性感染情况分析临床资料表明,年龄高于50岁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出现HCMV活动性感染的可能性更高,且HCMV活动性感染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更容易出现尿路上皮癌复发以或腰痛症状,尿路上皮癌患者随病理分级程度的升高,发生HCMV活动性感染的几率增加。可见,HCMV活动性感染与复发尿路上皮癌的发生有相关性。(2)与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比较,HCMV活动性感染组总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有下降,CD8+T细胞比例升高;而HCMV活动性感染组特异性CD3+、CD4+T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比值降低,CD+8T细胞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判断,HCMV活动性感染与尿路上皮癌患者HCMV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状态改变有关,特别是与HCMV特异性CD3+、CD4+和CD8+T细胞的免疫应答状态密切相关。(3)结合细胞免疫状态分析临床资料表明,HCMV活动性感染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在临床上出现异常症状与HCMV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异常有关,特别是年龄越大的尿路上皮癌复发者更容易出现HCMV活动性感染,同时导致HCMV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异常。尤其是在结合临床资料和细胞免疫状态分析HCMV临床分离阳性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时发现,该例患者为HCMV活动性感染,尿路上皮癌为复发,病理分级为高级别,在临床上出现腰痛、尿血、尿频、尿急和尿痛症状,且HCMV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和HCMV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均为异常状态。由此可见,尿路上皮癌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可能是导致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对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有必要对HCMV感染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及时抗病毒治疗,建立快速检测监测HCMV活动性感染的方法;建立随访档案,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