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染色纯棉织物的臭氧脱色研究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仔服装有150余年的历史,经久不衰,前景广阔,其中脱色仿旧等后整理工艺的应用是其近代以来焕发迷人魅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脱色方法多针对靛蓝牛仔的环染以及染色不牢的特点设计使用,但在消费日益增长的活性染料染色彩色牛仔服装上应用效果不佳。此外传统工艺如氯漂、氧漂等在耗水、排废水以及耗能耗时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了与牛仔与时俱进风格不相符的形象特征。故本文借鉴了印染废水脱色行业中广泛应用的臭氧技术对染色服装进行脱色研究。本文对臭氧处理牛仔常用纱线材料中的棉、天丝、涤纶纱线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对棉、天丝和涤纶纱线的微观表面结构几乎无影响,但棉和天丝在臭氧处理后纤维素上羟基被氧化为醛基导致了它们强力下降,强酸强碱条件下更为明显。涤纶的结构稳定,皮层致密,其微观表面形态、分子结构、拉伸性能在pH值以及含湿量变化时均未产生显著变化,耐臭氧性能十分良好。对活性蓝FJ-RN、活性红FJ-2BL与活性黄FJ-2RN的水溶液以及染色织物的臭氧脱色动力学研究发现:三种染料的臭氧脱色过程均为准一级反应,但对应的染色纯棉织物却分别遵循准二级与准三级动力学,表明织物上的臭氧脱色过程更为复杂。其中pH与温度对反应过程影响较大,蓝色织物的脱色速率随pH升高而下降,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而活性红与活性黄的染色织物则在pH≤10时臭氧脱色速率整体上升,强碱时速率下降,在温度由0到40℃之间脱色速率呈上升趋势,而当温度升高至40-80℃时,红色织物脱色速率呈下降趋势,活性黄染色织物仍持续上升。这些差异表明了染料本身结构特点对臭氧脱色染色织物过程影响的重要性。但在不同含湿量的测试中三种织物的臭氧处理均在75%含湿量下脱色速率最高,且远高于高含湿(150%)与不含湿(未浸润)情况下的臭氧处理效果。实验发现紫外光对臭氧脱色染色织物有协同促进作用,臭氧/紫外光协同脱色相对于传统工艺效率更高,对织物的力学性能以及微观表面结构损害更小,这一仅少量用水且无废水排放、高效快捷的脱色方法优势明显,开发和研究此技术方法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基于鸵鸟足垫优异的缓冲性能并受到这一性能的启发,以鸵鸟足垫为生物原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及逆向工程技术,并结合工程仿生学原理,将鸵鸟足垫应用于运
传统的细胞运动研究方法在技术日益革新的现今已不再适用,不但需要大量繁琐的人为操作,而且可重复操作性不强;最重要的是传统的研究方法由于使用物理化学操作,而使得研究结果
事故回放:2014年10月27日,霜降前后,天气放晴,衢州市龙游县渠口镇许某驾驶着一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去田里收割稻谷。在即将割到田块边缘临近田埂沟渠处,许某感到收割机摇晃了一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在广泛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不同部门和社会团体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定位,建设先进的信息
随着网络科技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原有知识产权著作权立法已不能给予著作权人以充分的法律保护。为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1996年12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两个“互联网条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消费者日益追求个性化,对家具产品设计的期望很高,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商圈细分的营销阶段成为家具行业的核心。文
近年来,鄱阳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呈加剧趋势,研究鄱阳湖流域种粮大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选择的关联效应与决策机制,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纺织业步入迅猛发展的阶段。然而国内大多数纺织品生产企业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纺织品的缺陷检测仍然依靠人工检测,这种方式存在主观性强,精确度低,工作强
<正>解三角形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不仅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公式、定理及变形,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变换等知识及等价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