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牡丹亭》和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的比较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w031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深入,学术界对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越来越重视,这种文化的对比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但对于中国的戏曲艺术与欧洲歌剧艺术的对比研究来说相对还比较薄弱,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具体两位大家的研究来推动戏曲与歌剧领域的中西文化的研究。 汤显祖(1550-1616)与蒙特威尔第(1567-1643)是同时代中西戏剧领域的大家,他们的剧作《牡丹亭》和《奥菲欧》是中国戏曲艺术和欧洲歌剧艺术的领军之作。《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作品,其题材来源于民间口头传承的故事传说《杜丽娘暮色还魂记》,它是中国昆曲艺术的代表曲目,在中国的影响深入而广泛,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成就远远超越了同时代其他的戏曲艺术作品。《奥菲欧》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早期优秀的歌剧作品,其题材同样来自于民间口头传承的希腊神话《俄耳甫斯》的故事,它经过歌剧大师蒙特威尔第的天才创作,一举成为欧洲近代歌剧的标志作品,奠定了歌剧这个艺术品种的基础。 歌唱是中国戏曲和欧洲歌剧这两种艺术形式所共有的舞台表演特点,对两位大家及其两部巨作进行多角度的对比研究,能够让我们看清两种艺术形式因其不同的社会传统、文化背景和各自的民族特点所造成的不同发展脉络,并透过它们不同的剧作技法、内容情节、题材类型、思想艺术特色、戏剧结构和演唱特点等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来探索两种艺术形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今后全球性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的前提下,使两种艺术形式在发展上互相借鉴,扬长避短,有所突破与创新。这是本课题有意追求的,也是相同或相似类型的课题研究所应该共同承担的希望与任务。 对中国戏剧家汤显祖和欧洲歌剧的奠基人蒙特威尔第及其创作年代仅相差九年的《牡丹亭》和《奥菲欧》两部代表作的研究,还有助于人们通过对中西同时代不同人物与作品的对比,品味出东西方音乐戏剧文化的差异,对加强中外音乐史的研究与理解大有益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东西方音乐戏剧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其他文献
在中国科举史上,北宋是一个特殊重要的朝代。北宋科举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清,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中国古代社会也因之从门第社会逐渐演变为科举社会。然而,北宋科举制度的
对尼禄时期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对古代罗马帝国初期的政治思想进行把握,这一时期罗马生活上体现山来的现实主义或享乐主义具体源于怎样的背景,又如何的影响了罗马社会的发展,是本文
1931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新《盐法》。在该法的制定前后,围绕其创制实施,各相关利益主体间展开了持久的争执与角逐,形成了范围广泛影响深刻的社会风波。新盐法风波是中国
学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国际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轰然坍塌,世界历史进入冷战后时代。地区争端、宗教纷争和民族冲突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