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蜂窝网络下的干扰对齐算法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s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人们有更多的通信需求,即追求更快的移动无线通信速度和更高的通信质量。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干扰是无线网络通信中制约通信系统性能和用户吞吐量的主要原因,种种干扰处理机制一向是无线通信领域的焦点问题。许多研究学者对干扰信道有更深入地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思想称之为干扰对齐(IA, Interference Alignment)的干扰处理机制,这种技术通过在发送端设计预编码向量和接收端进行简单的迫零就可以使系统获得最大自由度。文中开始介绍了干扰对齐的概念,学习了这种新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了两种传统的干扰对齐算法,即方向型干扰对齐(D-IA)算法和机会式干扰对齐-OIA1算法。分析了D-IA算法在不同反馈条件下的性能和OIA1算法在用户数量不同时的系统性能。其次,由于现有的干扰对齐算法没有考虑对有用信号和接收信噪比(SNR)的影响,介绍了两种迭代式的干扰对齐算法,即MP-IA算法和MSINR-IA算法。研究表明MP-IA算法和MSINR-IA算法都比D-IA算法有更好的和速率性能和误码率性能,MP-IA算法有最优的误码率性能,MSINR-IA算法的和速率性能最好。针对实际场景中的信道估计误差和高移动性导致的反馈延迟,仿真了两种算法在非理想信道下的和速率性能和误码率性能,两种算法依然比D-IA算法有更好的性能,各自的优势保持不变。随着信道误差增大或时延变长,都会造成三种算法的性能下降。最后,研究了两种机会式干扰对齐算法,即SLIR-US算法和MSE-OIA算法。仿真结果表明,SLIR-US算法和MSE-OIA算法就和速率性能和误码率性能而言,比OIA1算法要更好;在非理想信道下,随着误差增大或者时延增大,三种算法的系统性能都会下降,但是SLIR-US算法和MSE-OIA算法的优越性不会受到影响。在实际的通信场景中,对和速率要求比较高的时候,可以采用SLIR-US算法,而对误码率要求较高的时候,可以采用MSE-OIA算法。
其他文献
自动语音识别技术对纯净的语音信号已经可以达到较高的识别精度。然而实际工作环境中环境噪声与混响的存在,以及其他声源的干扰,造成待识别语音特征与训练模板之间的失配,使
AVS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其中第二部分:视频(AVS-P2)已获批成为国家标准。它的编码效率及竞争性与国际标准MPEG-4/H.264相当,并且具有计算复杂度低,
本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原理与性能进行研究,提出了改进的MAC协议。首先,本文论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体系结构、发展情
计算机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是为有效防范来自网络内部的进攻,重点解决单位内部的信息保密问题而进行研究,进而开发出来的一套安全管理系统。本系统作为信息系统防泄密的技术工具
学位
射频识别技术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正在积极改造生产、制造、物流、零售以及公共信息服务等构成的整个产业链。同时在物联网的发展浪潮里,RFID作为核心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网络协议进行分析和设计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网络协议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网络协议的分析研究显得至关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铁路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未来高铁通信需求。为了实现高速铁路场景下高性能的通信,保证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并且满足日益提升的数据传输速率需求,
在现在社会中,多媒体信息逐渐成为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主体,其快速发展和日渐提高的用户需求使得视频压缩技术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在国外出现了上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H.264/AVC和
Turbo码自1993年被提出以后,它因接近香农极限的优异性能已被广泛运用在各类无线通信系统中。Turbo编码传输系统是把二元Turbo码与高阶调制(M-PSK/M-QAM)简单组合在一起。由
星机联合双基地SAR(Spaceborne Airborne Bistatic SAR,SA-BiSAR)系统,是由卫星和飞机组成的一种新型双基地SAR(BiSAR)系统,不仅继承了BiSAR的诸多优点,还在扩大目标照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