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品种及亲本自交系抗旱性鉴定及遗传关系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结果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筛选出叶面积、苗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等10项农艺性状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对3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抗旱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抗旱性和抗旱鉴定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基因型玉米苗期抗旱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在顶叶卷曲程度、基叶衰老情况、株高、单株叶面积等几个方面,抗旱性强的基因型都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应该指出,苗期干旱往往会对后期产量产生正面影响。 2、在花期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都表现出株高、叶片伸展速率、单株叶面积、叶绿素等指标的下降,且下降的幅度不同。同时,水分胁迫下,玉米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发生了明显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保水能力、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 3、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水势的下降是干旱下植株叶片最直接的反应。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水势是与抗旱性关系密切的指标。叶片相对含水量既可以反映植株受旱程度,又可以比较不同材料叶片的保水能力。 4、用十余项农艺性状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对9种不同基因型玉米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模糊隶属法对其抗旱性做了综合评定,以平均抗旱隶属值对品种抗旱性强弱进行了分析。杂交种铁单17、自交系沈136表现较强的抗旱性。 5、在花期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都明显下降。抗旱性强的基因型下降的小,抗旱性弱的品种下降的多。根据对照和胁迫下产量的关系,我们得出可以用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来衡量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抗旱性。 6、利用模糊隶属法对抗旱性评价结果与用抗旱系数来评价抗旱性得到的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麦育种中,黑麦作为小麦的一个近缘种属,蕴藏着许多对小麦改良有用的基因(诸如抗病虫、高产等基因)。因此,将
在中籼3037三体选育过程中,发现了一有芒变异株。细胞学调查结果显示,该有芒株为添加额外染色体的变异株。由于此额外染色体外观上小于常染色体、异染色质含量较高、在数目上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从不与常染色体联会,故确定其为B染色体。本研究通过染色体显微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的分子细胞学手段,系统地研究了B染色体的结构组成、来源及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主要结果如下: 1、以水稻端粒重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类胡萝卜素是影响面粉及面制品颜色和营养品质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外关于类胡萝卜素组分的报道很少。类胡萝卜素是一类脂溶性的色素,在提高人类健康和营养方面有重要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小麦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构建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其组分
以清水及100mg/L、200mg/L、300mg/L乙烯利在花生初花期(5-6叶)进行叶面喷施,定期对植株生长状况、花生功能叶生理生化性状、气体交换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叶片生长周期进行追踪观察记录,分析不同时期各处理花生叶片中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了解乙烯利对花生产量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光合特性及对花生叶片衰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200mg/L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