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多尺度不确定性耦合的自治型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协调优化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能系统是微电网实现安全稳定运行、高效消纳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分布式可再生电源、电力负荷及市场行为存在强不确定性,传统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面临挑战,亟待建立一套充分考虑不确定性时空耦合特性和微电网自治性约束的储能系统容量规划与运行策略优化新理论框架。本文聚焦受多种强不确定性因素约束的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规划与运行策略优化问题,以微电网不确定性的耦合特性分析与定量刻画为基础,导出了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理论的能量平衡能力指标,用于定量评价微电网的自治性程度,并形成储能系统容量规划与运行策略优化的约束条件;充分计及灵活性资源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构建计及多尺度不确定性耦合特性和能量平衡能力指标约束的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协调优化模型;引入带灵活鲁棒性预算的灵活鲁棒优化方法处理储能系统优化运行问题中的预测不确定性变量,并进一步推导得出灵活鲁棒性预算定量决策方法,以降低灵活鲁棒性预算决策的盲目性;揭示并利用已有启发式算法的寻优机制,结合本文具体问题提出多目标差分进化-回溯搜索算法及最优折中解获取方法,实现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协调优化问题求解的效率与精度统一;引入基于边际成本效应的日前电价定价方法,用于指导微电网运营商获得最优的微电网风/光/储容量协调优化配置方案和需求侧响应方案。本文旨在构建充分考虑不确定性本质和自治性约束的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规划与协调运行优化的新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
  主要工作包括: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结合不确定性环境下微电网规划与运行优化问题的特点,具体从微电网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微电网灵活性资源优化评价指标、微电网储能系统优化配置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首先对微电网多尺度不确定性耦合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来自于空间尺度的多种不确定因素来源和来自于时间尺度的不确定性差异化特点会对微电网规划设计与优化运行产生耦合影响,随后对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问题进行了数学描述,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多尺度不确定性耦合与灵活性资源对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问题造成的影响。
  第三章提出引入随机网络演算理论,建立能够充分刻画源、荷随机不确定性的包络线表征模型和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模型,进一步结合最小加代数,推导出微电网运行过程中源-储-荷动态过程的供电不足状态、供电过剩状态及供需平衡状态的概率化描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能量平衡能力指标,用于对微电网的自治性程度进行定量刻画。
  第四章在联网型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问题中充分计及多尺度不确定性耦合影响,并将能量平衡能力指标作为约束条件,采用常规鲁棒优化方法将含有预测不确定性变量的非线性约束转化为易于求解的线性鲁棒对等式约束,并设计兼顾寻优速度与寻优深度的差分进化—回溯搜索算法对上述优化模型进行高效求解。
  第五章构建了一个充分计及多尺度不确定性耦合影响和能量平衡能力指标的风/光/柴/储自治型孤岛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模型,引入灵活鲁棒优化方法处理储能系统优化运行问题中的预测不确定性变量,并进一步推导得出灵活鲁棒性预算定量决策方法,以降低灵活鲁棒性预算决策的盲目性。此外,在前述差分进化-回溯搜索算法的基础上加入帕累托占优策略、拥挤距离排序以及最优折中解决策方法使算法具备对所建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高效求解的能力。
  第六章构建了一个计及需求侧响应的智能微电网风/光/储容量协调优化模型,用于研究需求侧响应对于风/光/储的容量配置方案与优化运行策略的经济影响,并引入一种基于边际成本效应的日前电价定价方法,用于指导微电网运营商获得最优的微电网风/光/储容量协调优化配置方案和需求侧响应方案。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7073)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3288)的资助,结合在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和南方电网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绿色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适用于燃料电池、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高性能高增益变换器拓扑,已成为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阻抗源变换器自21世纪初提出以来,由于其结构简单,具有单级升降压特性,能够减少整个变换器系统的功率变换级数,提高系统性能,在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构造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以基本的Z源阻抗网络和开关升压阻抗网络为核心主线,根据它们内部自身结构的特点,通过
航天器、电动汽车、绿色数据中心等新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出,促进了对新型变换器拓扑的研究与探索。为了满足航天器、电动汽车等电源系统日益增长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的发展需求,本文对高性能隔离型宽增益范围谐振变换器的电路拓扑、控制和谐振参数优化展开研究。  归纳总结了谐振变换器典型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经典的LLC谐振变换器为例,对FHA分析法、时域近似分析法、数值分析法等多种谐振变换器分析方法作了详
接触角大于150°和滚动角小于10°的超疏水表面在自然界常能见到,“荷叶效应”就是典型案例。近年来,超疏水表面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抗结冰、自清洁、油水分离、防腐涂层和抗菌涂层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超疏水表面是由其独特的微纳米分级结构和表面低表面能的化学结构共同决定的,研究人员通过各种制备方法在金属基体材料上制备了超疏水涂层,在这些方法中存在对设备要求高,效率低,涂层
学位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发展太阳能发电技术成为人类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光伏电池是目前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其无法利用波长较长的光子,此外热化损失会导致光伏电池对短波光子的利用率较低。热电器件对太阳光的波长没有要求,利用热电器件来弥补光伏电池的缺点可以实现太阳能的全光谱高效利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光伏-热电耦合系统展开了研究。光伏-热电耦合系统的关键技术难题是光伏电池和热电器件对温度的需求不
硬脆材料工件的超精密加工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难点之一。随着高密度信息存储、精密光学工程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全频谱(面型、波纹度和粗糙度)和异质表面纳米精度制造的要求。包括光刻机镜头、卫星望远镜、核主泵密封面等高精度曲面零件的制造水平,对我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精确制导、空间观测、卫星成像、核能等工程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硬脆材料的延性域狭窄,目前普遍采用的超精密磨削和单点金刚石切削均需装备复杂
学位
振动环境试验被用来检验结构在真实环境载荷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相比于单点试验,多输入多输出振动环境试验能更准确地复现产品在实际工作中的力学环境,因而被广泛采用并研究。多振动台环境试验方法也因此被列入了最新的美军标MIL-STD-810G中。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由于频响函数矩阵病态导致的响应谱谱线超标问题难以被修正。在工程实际中,类似问题普遍存在并一直困扰着振动工程师们。本文以多输入多输出振动试
学位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污水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但相应的污水处理却显得滞后。据中国环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污水排放量达735亿吨,而相应污水处理率为80.1%。工业和生活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也仅有70.2%和38.9%。真正实现安全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污泥比重极少,严重危害到环境。此外,城市污水管网普及率仅为60%,污水输送和污水处理能力有待提高。污水处理的滞后已经
学位
随着食品多样化需求不断增长,高品质的油脂必不可少,塑性脂肪能赋予食品良好的口感、风味及色泽,现已成为油脂工厂的主要产品。棕榈油因其产量大、价格低、加工特性良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塑性脂肪生产中。在加工或者储藏过程中,由于加工条件或环境温度不适宜,则油脂结晶中容易产生砂粒而使其口感变差,失去其应有的功能特性及操作性能。这一品质缺陷在棕榈油和牛油基塑性脂肪中尤为明显,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到目前为止,
学位
针对目前Ti(C,N)基金属陶瓷中的含氮化合物在真空烧结过程中容易产生脱氮并导致最终烧结体难以致密的问题,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高氮量无钴Ti(C,N)基金属陶瓷的脱氮行为以及工艺参数、化学成分和制备方法对其脱氮率、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并得到了相关的脱氮机理和强韧化机理,最终制备出综合性能优良的Ti(C,N)基金属陶瓷。
学位
针对目前均质Ti(C,N)基金属陶瓷硬度与强韧性难以兼顾的矛盾,以及涂层材料易脱落等问题,本文利用物质传输的原理,提出了在一个完整的烧结热循环中制备梯度结构金属陶瓷的新方法,以期制备出表面富含耐磨的硬质相和内部富含强韧的粘结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采用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电子探针(EPMA)、透射电镜(TEM)等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