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系统不断受到人类的干扰和破坏,作为中国最年轻、生态研究价值极高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口湿地,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鹤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如何快速的获取保护区内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和鹤类的生存现状,有效的改善和恢复湿地生态以及鹤类适宜生境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选择区别于传统野外统计调查的鹤类生境研究方式,利用遥感手段进行大范围鹤类生境的研究,通过提取湿地景观类型信息来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对鹤类生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论文在对1993、1997、2000、2005和2009年五年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结合黄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图、植被分布图以及行政区划图等资料,通过提取不同时期保护区的遥感分类信息,研究和分析保护区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丹顶鹤作为保护区鹤类的代表,建立生境适宜性(HSI)模型,进行保护区鹤类生境质量的评价,分析保护区内鹤类适宜生境的变化趋势及原因,为保护区鹤类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通过分析保护区湿地和鹤类生境影响要素,建立符合保护区湿地景观类型和鹤类栖息习惯的合理湿地分类体系,采取结合相关指数等的分层分类法,提取不同时间的黄河口湿地景观类型信息。2、对不同年份的湿地景观分类图进行比较分析,从面积、比例和湿地景观指数两个方面对保护区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3、根据野外调查和定点观测数据,分析保护区内历年鹤类栖息地与丹顶鹤的数量变化,选择生境因子,构建丹顶鹤的生境适宜性模型,进行丹顶鹤生境质量的评价分析。4、通过对保护区湿地景观变化和丹顶鹤生境质量评价结果,结合保护区的政策和当地情况,从保护现有湿地、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加强生态恢复区建设、增加对湿地及鹤类的科学研究监测以及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黄河口保护区湿地及鹤类的管理提出了科学、可靠的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