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与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中药痿痹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通过评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差异和不同,说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痿痹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优于单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收集并整理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予以中药痿痹消内服,服药时间为1个月,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指数和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节段等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VAS评分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天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2天后即短期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止痛效果较好,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疼痛缓解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疼痛明显缓解且较为理想。(4)Oswestry功能指数比较: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较,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天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术后患者功能活动均有改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功能活动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中药痿痹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单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联合用药时止痛效果更好,并且可促进腰椎活动功能的恢复,临床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