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心微流控系统连续合成Janus纳米粒子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anus聚合物纳米粒子在催化、生化分析、显示技术、材料组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使用离心技术可以在微流控芯片上驱动平行通道中的液体,有利于提高粒子制备速率。然而在基于离心微流控系统的合成方法中,一般需要将试剂提前注入通道内,未能实现连续注入以及连续合成,导致合成产率受到限制。本文中,设计了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在离心旋转过程中能够连续引入两种试剂,连续合成Janus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纳米粒子。第一章,首先综述了合成Janus纳米粒子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包括使用自组装技术、掩蔽技术以及相分离的方法合成球形、哑铃形等不同形貌的Janus纳米粒子;之后介绍了离心微流控系统在合成微粒方面的应用;然后介绍了 PLGA纳米粒子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化分析和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工作目的及设计思想。第二章,将离心微流控技术和纳米沉积法相结合,建立了可连续制备Janus纳米粒子的新方法。设计了三层结构的离心式芯片,其中上下两层分别带有相对应的阵列通道,上层通道的溶液通过中间层的通孔引入到下层,两相液流在下层通道出口处形成并行流。从中心进样口和环形进样口分别连续引入两相溶液,离心力将两种PLGA溶液以液滴形式甩入装有反溶剂的液池中,通过溶剂置换制得Janus纳米粒子。考察了离心速度、通道出口尺寸、PLGA分子量和PLGA浓度对合成粒子尺寸的影响。使用具有相同封端基团或不同分子量的PLGA可以分别合成出球形和花生状粒子;通过增加阵列通道的数目,可以提高合成速率。第三章,对本文建立的基于离心微流控系统连续合成Janus纳米粒子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在对网络藏语文本做信息抽取时,往往由于有很多藏族人具有同一个名字,使研究人员得不到期望的结果。为了解决这种"信息丢失问题",本论述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可采用生
作为图书馆之间通过合作协议建立起来的联合体,图书馆联盟其核心是图书馆资源的最大化。本论述对国外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实践进行了讨论,主要分析了美国的数字图书馆联盟、俄亥
写作教学一直都是重要的语文教育内容,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愈发深入的背景之下,中学写作教学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了应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新挑战,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写作理念精华的同时,进行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531年-约597年)所著的《颜氏家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包含着经典的写作理念,对当前的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以《颜氏家训》中提倡的博览专精、文
随着足球比赛的激烈程度不断增加,铲球技术的运用愈加频繁。铲球技术具有突然性、隐蔽性、震慑性、防守面积大等特点,在比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9年女足世界杯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