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过快增长的流动性、城镇化空间结构的调整和实体经济投资渠道的缺陷,使得超一线城市以及许多二三线城市房价的高涨,并带动其他周围一些城市房价的增长。同时,众多学者在研究房价的影响因素时,从不同角度出发,发现房价增长的同时,我国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渐升级和人口聚集度逐渐升高。城市间房地产市场的差异逐渐变大,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所拥有的资金、人才吸引力导致了区域要素配置的不平等,更多的资源流向了优势城市,为了缓解优势城市出现的“大城市病”问题,二线城市将是我国资源转移的重点城市。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产业结构和人口聚集的视角介入,探究二者如何影响二线城市住宅价格。本文在梳理文献时,首先归纳了国内外学者所研究的影响房价的因素,其次,重点归纳了产业结构和人口聚集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和作用机理。随后进行了历史和现状研究,回顾了2003-2017年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三大产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在实证部分,通过收集2003-2017年30个二线城市的数据,以人口密度代表人口聚集、第二、三产业比值代表产业结构、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土地价格、GDP、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做控制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用固定效应估计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不同等级城市分别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同时将产业进一步细分,使用两步系统GMM估计研究不同产业对二线城市房价的影响,并考虑时序差异;实证检验了人口聚集、产业结构对不同等级城市房价的影响,同时,将产业细分,按生活性、生产性、公共性服务业划分,探讨不同服务性产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等级城市间人口聚集和产业结构对二线城市住房价格走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口聚集对二、三类城市的房价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对一类城市显著性较低;产业结构对一类城市的房价正向影响最为显著。经过模型实证分析并结合不同等级城市的现实情况,文章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控制一类城市的人口聚集度,提高二、三类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向次等级城市合理配置资源促使人口向二、三类城市聚集,促进不同等级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均衡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二、三类城市应先加快生活性和公共性产业发展,继而发展生产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