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砷是一种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的环境污染物,它以无机砷和有机砷两种形式存在。砷中毒的流行区主要分布于亚洲各地以及中南美国家,全世界数千万人口饮用受砷污染的水。砷暴露可导致人和动物多器官的毒性损伤乃至癌症。肾脏是砷毒性的主要靶器官。砷可以在肾脏中累积及代谢,引起急性肾损伤;慢性砷暴露可导致肾癌。氧化损伤被认为是砷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但确切的机制还不清楚。活性氧族可引起DNA的氧化损伤生成8-OH-dG,因此8-OH-dG可作为DNA氧化损伤特异而敏感的标记物。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慢性砷暴露所致肾损伤还未见报道。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按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1ppm As2O3染毒组;2ppm As2O3染毒组;4 ppm的As2O3染毒组;牛磺酸保护组(4 ppm As2O3+150 mg/kg牛磺酸)和维生素C保护组(4 ppm As2O3+45 mg/kg维生素C);蒸馏水对照组。小鼠正常饮食,室温18~22℃,通过自然饮用含不同浓度As2O3蒸馏水的方式使小鼠暴露于砷。保护剂是以灌胃方式投给,每星期2次。连续染毒60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立即取肾组织用福尔马林固定,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按照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结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8-OH-dG表达的总光密度值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各染砷组与对照组间的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砷组小鼠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变性,核固缩、溶解及血管扩张、充血等病理学改变,近曲小管较肾小球损伤严重。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染砷组8-OH-dG的表达显著增高(低剂量组总光密度值: 926.33±298.01;中剂量组总光密度值:1654.2±571.02;高剂量组总光密度值:5522.7±686.34),并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各染砷组总光密度值与对照组(4.9412±1.674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而且,8-OH-dG在近曲小管的表达高于肾小球区域。牛磺酸和维生素C保护组小鼠肾组织上述病理学变化较轻,8-OH-dG的表达也少(牛磺酸保护组总光密度值:25.833±5.9016;维生素C保护组总光密度值:23.320±12.121),其总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各染砷组(P <0.01)。结论:慢性砷暴露可引起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近曲小管是砷对肾脏损害的主要靶部位。肾脏的病理损伤与8-OH-dG的表达相一致。外源性抗氧化剂牛磺酸和维生素C,对砷诱导的肾脏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并通过降低DNA的氧化损伤来实现,这些也证明了氧化损伤是砷的毒性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