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教材改革,教材在教育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改革中的教材建设情况为切入点,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文献法系统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材的发展建设情况以及第八次生物课程改革概况,并简要分析了生物教材比较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关于教材比较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材的功能理论和教材的评价理论;第三部分采用教材分析法对人教版新旧教材中“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分析比较了编写结构、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包括栏目设置、练习题设计、插图在内的知识呈现特点等方面;通过比较分析,第四部分提出“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教学设计的思考,主要阐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第五部分总结新教材中该专题的优势与不足,对新教材的使用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新教材沿袭了旧教材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重视,同时增加了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内容,并对于旧教材中原有概念的表述进行了增改,使其更加科学、简洁、富有逻辑性,新教材较好地把握了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同时,新教材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的可读性强,利于探究性学习情境的营造,有利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另外,新教材大幅度调整教材编写结构,实现以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栏目设置增加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练习题系统设计呈现多层次、多种类、开放型的特点,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新教材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用新教材时,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摆脱“精英教育”的阴影,关注知识、能力与情感“三维一体”目标的协同发展,提高落实课程目标的自觉性;二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不能只把教材当成普通的教学的材料,而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功能;三是要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四是不要忽视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