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近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符合村镇居民实际需求的村镇基础设施能够切实起到提高村镇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作用,而现实的情况是在国家加大对村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专项资金被截留、挪用或占用,村镇居民被在排斥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择决策之外,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供给脱离实际需要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投资行为的异化导致投资资金的使用不符合资源优化配置要求,难以达到产出和效益的最大化,客观上造成稀缺的公共资源损失,而这一切都是以村镇居民的福利损失为代价的。因此,如何以高效规范的政府投资行为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国情,探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异化的深层次原因,系统研究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资行为,其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寻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异化机理,准确把握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动向,对异化的政府投资行为实施有效控制和优化,避免由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资行为异化导致的资金损耗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产生,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在梳理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紧扣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这一主题,沿着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流向展开研究。建立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的概念体系,为研究奠定基础。分别从成本——收益、动机——行为的角度阐述了政府投资行为异化的生成机制,使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根据政府投资行为异化的动机和产生阶段,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异化的投资行为划分为两类:一是在分配资金过程中产生的嵌入经济理性的投资行为,二是在项目选择时产生的嵌入政治理性的投资行为,并遴选其中典型的行为,在定性分析其产生的制度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分别构建博弈模型,阐明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资行为异化的形成机理,为实现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的控制与优化奠定基础。在剖析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异化产生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嵌入经济理性的政府投资行为控制合约与嵌入政治理性的政府投资行为优化合约,通过在控制合约中植入激励、惩罚参数、在优化合约中植入村镇居民满意度参数,全面分析各参数对政府投资行为的影响,从理论层面为实现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资行为异化的有效控制和优化提供可靠依据。结合理论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提出可行的政府投资行为的控制与优化模式。即提出从资金控制层面设立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专户,从资金使用层面成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的构想,同时将村镇居民需求的表达、需求识别与需求响应模块整合到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选择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中,将现代质量工程中成熟的质量屋技术引入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择过程中,为有效识别村镇居民需求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从实践层面解决现实存在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尚未有效整合和利用的问题。为验证控制与优化合约中参数设计的有效性,运用元胞自动机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嵌入经济理性和嵌入政治理性行为进行仿真研究,通过建立仿真模型,设计仿真实验,实现了对政府投资行为的仿真,清晰直观地观察到了政府投资行为的演化过程,验证了各参数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投资行为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规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的对策建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提出的对政府投资行为的控制与优化方法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