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尾两栖类皮肤的显微结构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组织切片制备方法结合数据测量和统计分析,对中国境内分布的无尾两栖动物14个物种的皮肤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无尾两栖类皮肤的显微结构和皮肤衍生物的组成与两栖动物基本一致。2)无尾两栖类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层分为角化层、过渡层和生发层;真皮层分为真皮疏松层和真皮致密层。3)表皮层厚度、角质化程度、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的丰富度与两栖的栖息环境相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4)无尾两栖类粘液腺数量多、体积小、分布广,是两栖动物的共有特征,其丰富程度与栖息环境相关。5)无尾两栖类颗粒腺的分布范围、数量和部位存在较大的物种差异。6)色素细胞作为两栖动物另一类皮肤衍生物,普遍分布于真皮疏松层,有的突出至表皮层,甚至延伸至真皮致密层。两栖动物的皮肤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的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硅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丰富的矿质元素,同时也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有益矿质元素,其能够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水稻是吸收硅较多的作物之一,硅能够促进水稻高产、稳产,提高水稻抗病、抗虫、抗干旱、抗倒伏等特性。本研究发现,自然光照条件下,缺硅培养的UV-B抗性水稻Lemont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和光裂解酶(Photoly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