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8_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沁水盆地南部含煤地层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目前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研究区太原组砂岩发育,厚度稳定,为该区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层之一。本文结合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岩性及标志层的识别,将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砂体划分为七个砂组,其岩性以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部分为岩屑石英砂岩。  本文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太原组的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重塑了沁水盆地南部该时期沉积演化历史。研究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发育了障壁岛相、潟湖相、潮坪相、三角洲相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可划分为障壁岛―潟湖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自石炭纪至二叠纪该区呈现由海相到海陆过渡相沉积的演化过程,太原组以障壁―潟湖和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障壁岛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仅有少量浅水三角洲沉积。  太原组储层以碎屑岩储层为主。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次生孔隙(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微裂隙,孔渗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结构成熟度较高而成分成熟度中等,储集砂体的展布受到沉积相制约。太原组的障壁岛、潮汐砂体和砂坪相形成了储集性能较好的砂体,是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域。纵向上太原组砂岩游离气的有利层位主要分布在Ⅱ砂组、Ⅲ砂组和Ⅳ砂组;平面上Ⅰ、Ⅱ类有利区主要分布在晋试13井-晋试80井附近,可以作为近期游离气勘探的首选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有源相控阵雷达因低散射、多功能、高可靠性、可同时搜索和跟踪多目标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国防武装力量的核心装备之一。由于雷达通常处于
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尤其是新生产的混凝土,当水泥与水等液体充分化学融合后,就会产生一部分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于砂石和钢材的稳固结合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新生产的
超小型无人旋翼机在军用和民用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很多机构和组织的研究对象。无人机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以及空中航拍等目的,而无人飞机的姿态稳
节能理念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全新阶段,是人们认识水平逐渐提高的重要标志.节能理念的应用主张在自然状态下遵循人、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彼此之间的和谐发展
随着数字视频处理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实时处理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VLS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数字图像实时处理技术提供了硬件基础。其中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特点使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