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是公益性与商业性勘查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铜资源量超过700万吨,共伴生钼、铅、锌、金、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以上规模。甲玛矿床是由斑岩钼铜矿体、矽卡岩铜多金属矿体、角岩铜钼矿体以及破碎带中独立金矿体构成的“四位一体”典型斑岩成矿系统产物。本文在充分收集整理矿区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矿区最新的勘查成果,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钻孔地质编录等,采用岩、矿石光薄片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分析等系统研究矿区黑云母特征。详细厘定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黑云母的成因类型,主要由两类黑云母组成,一类是原生黑云母,属于成矿前黑云母;另一类是岩浆-热液形成的热液黑云母,属于成矿期黑云母。岩体中的原生黑云母为岩浆黑云母,热液黑云母为热液交代黑云母和热液新生黑云母。角岩中原生黑云母为角岩化热变质过程中形成的黑云母,分为斑点状黑云母和条带状黑云母;热液黑云母:岩浆在热液分异过程中形成于角岩内部或裂隙中的热液黑云母,按照典型的共生矿物组合,可分为4类:A类:黑云母细脉;B类:石英+黑云母脉;C类:石英+黑云母+绿泥石脉;D类:石英+黑云母+钠长石脉。研究了两类黑云母的地球化学性状。原生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落于黑云母分类图中富镁黑云母和金云母区域,岩体中的黑云母偏向于富镁黑云母,具有富镁特征。角岩中,与原生黑云母相比,热液黑云母中Mg含量的升高,Cu含量升高,Fe含量降低,Fe2+和Fe3+分异程度增大;岩体中,与原生黑云母相比,热液黑云母具有Ti O2<3%,Al2O3>15%,低钛高铝的特征,Fe含量降低,Mg含量的升高,Cu含量升高。五类热液黑云母化学成分没有明显的差别,D类热液黑云母TFe O含量较其他热液黑云母较低,岩体中的热液黑云母TFe O含量较其他热液黑云母偏高。确定了2类黑云母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花岗斑岩中原生黑云母的结晶温度变化在730~750℃,logf O2变化范围是-11.5~-13.0。花岗斑岩属于造山带钙碱性岩系,具壳幔混源的成因特点。与原生黑云母相比,角岩中热液黑云母Fe2+/(Fe2++Mg2+)比值均一程度低,且Fe3+/Fe2+比值相对含量显著升高,甚至部分热液黑云母不含Fe2+,指示岩浆-热液流体体系逐渐向氧化态过渡,有利于斑岩铜矿的形成。探讨了两类黑云母的形成与矿化的关系。相比原生黑云母,Cu更趋于富集于热液黑云母;而Mo元素在原生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中普遍存在,并不具有选择性赋存的特征。对于热液黑云母所在的岩矿石样品,矿化作用的强度与黑云母中Cu含量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