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骑行环境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本文基于居民骑行需求调查、以提高骑行服务水平为目标,进行关键设计参数优化方法和街道骑行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邯郸市主城区为例,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改善骑行品质的街道更新策略。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骑行者出行行为、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骑行角度下街道设计应关注的要点。骑行者对骑行环境不满意的原因集中在空间不足、秩序混乱、设施缺乏等几个方面。其次,以提高骑行品质为目标,提出城市自行车网络参数优化方法。采用关键设计参数的不同组合建立多个测试场景,运用Cube仿真模型进行测试分析,得出出行总时间、平均速度、道路饱和度等服务水平测度指标,对比其结果得出宽度3.5m,道路密度4.5km/km~2的推荐布局方案,考虑到路网服务水平分布的均衡性,道路密度可提升至5km/km~2。通过多元方差分析比较两个关键参数的影响效应,发现增加车道宽度可以显著提高自行车网络服务水平。再次,通过网络开源数据及实地调研对研究范围内城市街道骑行现状进行梳理,搭建骑行地理空间数据库。从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三个维度构建城市街道骑行质量评价体系,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历史发展圈层和道路等级对研究范围内街道骑行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骑行环境整体水平较差:骑行指数随城市建成年代的更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具有明显圈层化特征,高分值区域分布呈一核多点状,集中于老城区,以人民路街道最佳。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次干路便捷性评价结果呈现负偏态分布特征,支路呈现正偏态分布特征,支路便捷性方面亟待改善;安全性评价结果呈现整体较低、各等级道路相关设施分布不均衡特征;舒适性评价结果多呈现负偏态分布特征,整体水平较为适中。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分区规划、梳理结构、补充特色、挖掘设施潜力的更新改造策略,以期为自行车系统现状分析和更新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