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材料的吸湿特性及湿、热对封装器件可靠性的影响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环境中的热、湿因素影响引起的脱层开裂失效,是微电子封装器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湿、热载荷条件下封装器件的可靠性问题一直是微电子行业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主要来源于导师在荷兰的项目“FAST QUALIFICATION(快速质量鉴定)”。根据项目的要求,针对较有发展前途的以QFN为封装形式的SiP器件(在本论文中简写为:SQFN),对其在湿、热环境下的湿气扩散、合成应力和脱层开裂失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实验所得到的材料吸湿扩散参数,对封装器件的吸湿行为进行了仿真,与封装器件的吸湿实验的重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和验证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材料参数。并将此材料参数推广到解吸附行为。为后面的器件吸湿扩散、湿热应力计算做好准备。2、建立了SQFN封装器件参数化的3D有限元模型,对封装器件在不同的潮湿和温度环境下的潮湿扩散和解析附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合湿、热机械应力,进一步对SQFN器件在热循环过程中的湿热合成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将结果与单纯考虑热机械应力的情况进行了对比。3、基于内聚力模型(简称CZM)方法,研究了SQFN器件在热循环条件下脱层开裂的失效情况。对SQFN器件的各个界面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由此确定了较易出现脱层开裂失效的界面。针对此界面,以提高封装器件的抗脱层开裂能力为目的,采用CZM分析方法,对影响器件脱层开裂失效的敏感性结构参数进行了初探。得到了提高器件抗脱层开裂能力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获得了模塑封材料、底充胶和芯片粘接剂材料的吸湿和解吸附的饱和吸湿量和潮湿扩散率。应用这些材料参数对器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能很好的与吸湿扩散和解吸附的实验结果相符合。(2)由于SQFN器件内部的芯片粘接剂、底充胶和模塑封材料在吸湿扩散和解吸附过程中存有较多的水分,且在内部形成了较高的分布梯度,使得同等条件下的湿热合成应力普遍高于单独考虑的热-机械应力。因此在加工和保存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干燥措施。(3)仿真中,芯片粘接剂上下界面的脱层失效参数Damage值远高于底充胶的上下界面,并且都分布在界面的两端,由于铜焊盘Diepad与芯片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低于芯片与芯片粘接剂的粘接强度,所以在芯片粘接剂与Diepad之间的界面的两端较容易出现脱层开裂失效。这与实验所观测到的层裂发生位置相一致,故很好的证明了仿真的正确性。(4)通过研究器件的结构参数对脱层失效的影响得知,铜焊盘Diepad厚度的增加可以很有效的提高SQFN封装器件的抗脱层能力,从而增强了器件的可靠性,为设计高可靠性的SQFN器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论文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们深入理解潮湿扩散行为、湿热合成应力以及进一步研究脱层开裂失效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的提出,区际产业转移已成为均衡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分析研究区际产业转移中利益冲突相关问题。 以往的产业转移理论着重研
为了提高风电机组的利用率和发电量,减少风电机组维修和更换费用,需要对其运行工况进行监测。本文首先对机组的风速-功率、风速-转速、风速-桨距角、转速-功率、转速-桨距角5
由于超宽带(UWB)技术能够在短距离内以几百兆的速率进行数据传输,帮助人们摆脱对导线的依赖,超高速数据的无线传输因此成为现实。尽管目前超宽带技术的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但
<正> 任何一门学科的创建,除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之外,必定还有赖于一些卓越的学者的努力,而他们中间的极少数人日后往往就被人们称之为该学科的奠基人或该学科之父。以
随着全球节能减排的呼声的提高,白光LED(WLED)因其优越的性能倍受投资者和消费者青睐,并有望成为未来十年内主要的照明及背光灯来源。而由于电学的离散性及电学参数的不稳定
现阶段的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油气储运工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同时产生的影响力正在大幅度的提升,为了促使将来的工作开展得到更好的成绩,必须加强油气储运工程的有效发
Java智能卡技术制订了一种安全、便捷且多功能的智能卡平台规范,已经成为智能卡的主流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Java卡已在身份认证、电
风力发电机组长期运行后,偏航制动系统刹车片过度磨损会造成风电机组偏航制动系统漏油、制动器螺栓断裂,甚至刹车盘损坏。基于此,设计了偏航制动系统刹车片检测装置。该装置
民国时期,甘宁青地方军阀与鸦片的问题是近代西北社会史中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但可以加强对中国毒品史的研究,也可以深化人们对军阀混战时期甘
本文结合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进程与西北的地理特征,分青藏高原、新疆地区、河西走廊三大区域,评述近3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的研究概况、观点,并提出对今